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大于10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四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开范围小于乳头肌三分之一),然后球囊扩张,再碎石取石;EPBD+SEST组32例,先行球囊扩张术,再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再碎石取石;EST组3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切开范围大于乳头肌三分之二)取石;EPBD组30例行球囊扩张碎石取石。比较四组的疗效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EST+EPBD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3.93%(31/33),EPBD+SEST组为93.75%(30/32),EST组为96.77%(30/31),EPBD组为67.67%(20/30),EPB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EPBD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45%,EPBD+SEST组为10%,EST组6.67%,EPBD组为21.42%,EPBD组与其他三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EST与EPBD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降低经内镜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经腹行输卵管结扎术后腹壁血肿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近期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将给受术者带来痛苦.本文对近年来本站收治的11例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后腹壁血肿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输卵管结扎术后腹壁血肿是一种较为为严重的近期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造成化脓、脂肪皮肤缺损,本文对近几年来收治的16例输卵管结扎术后腹壁血肿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剖宫产及阴道分娩对产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分娩产妇85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剖宫产,观察组患者经阴道分娩,对比两组产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及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出现1例子宫破裂,观察组未出现子宫破裂者,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的产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在条件允许下尽量提倡产妇选择阴道分娩.
目的:探讨剖宫产及阴道分娩对产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分娩产妇85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剖宫产,观察组患者经阴道分娩,对比两组产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及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出现1例子宫破裂,观察组未出现子宫破裂,但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的产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在条件允许下尽量提倡产妇选择阴道分娩.
目的:综合分析剖宫产近期、远期并发症 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57例接受剖宫产患者,分析其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剖宫产主要近远期并发症是:12例再次妊娠子宫破裂;6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15例产后出血;6例产褥病率;7例产褥期感染;2例新生儿损伤;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盆腔粘连等,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楚分析剖宫产患者近期、远期并发症,能够防止妊娠再次出现相关并发症.
目的:探讨阴道试产对产妇剖宫产结局的影响及不良预后的防治方法。方法:收治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患者56例,收治择期剖宫产患者8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腹胀、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术后住院天数。结果:阴道试产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产褥感染率、术后腹胀率明显增加,肛门排气时间延长,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增加(P<0.05)。结论: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可导致术后近期并发症及不良预后明显增加。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的发展,内镜技术不断提高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都采用了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替代了传统的根治性或破坏性手术,可彻底清除病变,恢复自身的生理功能.此手术具有全景化视野,创伤小、痛苦少、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2004年以来,已成功为95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958例,年龄14 ~ 68岁.手术时间60 ~ 100分钟,平均65分钟,手术顺利.3天拔出鼻腔填塞,5~7天可出院,无近期并发症.
资料与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6月收治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生后3小时~18天.无瘘型17例,其中肛门膜状闭锁4例,低位直肠闭锁11例,高位直肠闭锁5例;有瘘型3例,尿道直肠瘘2例,直肠阴道瘘1例.手术会阴肛门成形术18例,结肠造口术2例.均未发生术后近期并发症.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是临床上常用的终止妊娠方法,可分为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不论手术流产还是药物流产,除可能造成出血、不全流产、感染等近期并发症外,还可能造成不孕、习惯性流产和早产等远期并发症.现对本院744例人工流产后再孕妇女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及治疗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11年2月-2012年12月行剖宫产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的产妇8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例产妇均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以产后出血、产后发热感染、尿潴留、羊水栓塞、肠麻痹、梗死为主,分别占同期剖宫产总数的8%、3.5%、3.2%、3.%、2.5%,经综合治疗,无一例产妇死亡.结论 剖宫产率的升高,可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但其具有创伤性,极易发生并发症.应明确剖宫产的适应症,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的医学指证,规范手术操作,重视术后护理,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我科自1986-2001年,采用克氏针切开改良内固定治疗腓骨下段合并内踝骨折移位22例,通过随访和术后观察,明显降低了远近期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闭合性胸部损伤引起的气管、支气管断裂随着交通及建筑业发展而逐年增多,而且伤后早期常因病情危重,同时大都伴有复合性损伤,其漏诊、误诊率高达55%[1].本院从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12例,经早期手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远近期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多种眼部病理改变.笔者总结自1996年1月至2001年5月间因施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28例28眼持续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宫腔镜是近代妇科领域里出现的一门新技术,具有不开腹、无切口、创伤小并保留子宫、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近期并发症少、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受[1].因而其护理也日益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悉心的术后护理,预防并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对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宫腔镜诊治与护理进展结合我科的实践体会综述如下.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尽管目前手术方式很多,但传统的乳癌根治术仍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式.由于手术损伤范围大,术后因皮瓣处理不当所致的皮下积血、感染、皮肤坏死等近期并发症较多.
药物流产(药流)安全、有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人工流产(人流)相互补充,成为避孕失败的有效补救措施.有关其近期并发症已为妇产科医生及多数患者了解,但有关其对远期再次妊娠分娩的影响报道较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及影响下肢功能,其预防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为探讨妇科盆腔术后DVT形成因素及防治措施,现将我院2004~2007年收治的妇科术后并发DVT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并发症亦随之增多,近期并发症已受到足够重视,而远期并发症--子宫切口憩室尚未引起临床足够的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经阴道超声诊断并经宫腔镜、宫腔造影及手术确诊的3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分析其经阴道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并总结经阴道超声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胃癌(gastric cancer)是一个全球性的疾病,据统计2008年新增胃癌989600例,死亡738000例,在男性中居肿瘤相关性死亡的第3位,在女性中为第5位[1]。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提高胃癌长期生存率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临床上大部分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对于侵犯周围脏器的局部进展期胃癌,彻底切除受累的脏器以及足够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最根本的措施。以往多数学者对侵犯周围脏器的局部进展期胃癌采取联合脏器切除有所顾虑,主要原因是手术适应证不明确、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以及远期效果不理想。然而随着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进步,以及术后辅助化疗等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不断改进,胃癌联合脏器切除的开展越来越广泛,而且根治性手术的实际效果也得到了肯定,目前文献报道多趋向于采取积极的态度[2-3]。本文就胃癌联合脏器切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价值,对其安全性做回顾性评价.方法:385例患者在实施ERCP诊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不能使胆系显示或胆道深部插管困难时,即用拉式弓状推进刀或针状刀行乳头预切开术(PST),观察预切开术的治疗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全组385例患者行PST后,ERCP诊治成功362例(94.0%),失败23例(6.0%).第一次操作成功率90.1%,其中单纯使用推进刀成功率67.8%,联合应用针状刀后成功率升至86.2%;完全采用针状刀切开成功率91.2%.术后并发症23例(5.9%),包括出血6例,轻型胰腺炎8例,高胰酶血症4例,穿孔1例,急性胆囊炎4例,无内镜相关死亡.结论:乳头预切开术是ERCP诊疗困难时成功进入胆道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是常规ERCP诊疗技术的有益补充,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在提高ERCP诊疗成功率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较常见的严重近期并发症.常见诱因包括手术、外伤、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肿瘤、口服避孕药、妊娠、长期卧床、长途旅行等[1].因此,PTE不是局限于某一专科的疾病,各科医师均应警惕PTE的发生.未经治疗的PTE患者病死率为25%~30%[2].所以,提高对PTE认识,减少误诊、漏诊,使PTE患者得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十分重要的.遗憾的是,尽管近年来对PTE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治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因PTE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使PTE的漏诊和误诊率(70%)居高不下.本研究从病理生理角度,对可疑PTE患者的临床症状行综合分类,详细分析其临床特征及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对提高PTE诊断的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早在1984年就有关于栓塞治疗胃和结肠血管畸形导致出血的报道.经供血动脉微粒栓塞小肠血管畸形导致出血,可立即止血,并可指导随后进行的外科治疗[1-2].Kawamura等[3]报道2例单纯栓塞治疗小肠血管畸形的病例,短期效果良好,无即刻和近期并发症出现.但关于小肠血管畸形出血栓塞治疗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不确定,现报道1例经肠系膜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患者情况和长期效果,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我院1985年5月至1998年12月采用急诊骨外固定架药物灌流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73例,获得随访58例,并与同期的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功能恢复分析,效果满意.
目的:探讨超声消融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及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3例行药物治疗法,观察组87例行超声消融治疗,比较2组患者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病情均好转,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25%,显著高于对照组78. 79%,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 05),观察组出现1例下腹痛患者,2例阴道血性分泌物患者,1例下肢疼痛患者、2例皮肤水疱患者. 对照组出现2例下腹痛患者,2例阴道血性分泌物患者,3例下肢疼痛患者、1例皮肤水疱患者.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显著低于对照组2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消融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微创减轻患者痛苦,具有广泛临床推广价值.
我院自1998年6月~2002年6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158例,在取得较好手术效果的同时,发生了28例次手术并发症,现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轴向腰椎间融合术由Cragg等于2004年提出,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腰骶椎间融合技术,其优点显而易见。但目前该术式适应证的选择远未统一,对伴有持续根性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者并不适合,能否用于创伤性腰椎滑脱亦值得商榷;围手术期入路相关并发症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应用该术式组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根性症状的L5/S1轻度滑脱17例,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超过20%(17例中有4例)。作者文中论及所有17例患者均有“机械性腰痛”,但是据文献报道轻度腰椎滑脱“机械性腰痛”发生率较低,且很少出现顽固性机械腰痛。该文所述L5/S1轻度滑脱所致“机械性腰痛”,其诊断究竟如何确立?仅凭影像学所示峽部不连或轻度滑脱,恐怕不足以为据。该术式特有的“术中直肠、大血管损伤等灾难性并发症”更是存在于其他研究报道中。对于初期应用者而言,具备一定的普外手术经验或术中有普外医生的协助,术前精确骶前间隙解剖结构影像学评价与肠道准备、术中精准操作和术后严密观察,则有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另外,附加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确可以提高即刻稳定性并有助滑脱的有限复位,但应用在L5/S1部位有陡峭的学习曲线,由此造成的螺钉误置问题应予高度重视。
经过老一辈内镜专家的努力推广,胆管结石患者的ERCP取石术已经得到广泛开展,技术已较成熟.但对于取石前乳头的处理,应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应用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EPBD)仍有较大争议.目前大多数医生倾向于应用EST[1].因为施术医生EST水平、乳头切开大小、凝切电流频率及指数不同,所以EST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较大.为避免EST造成乳头括约肌功能永久性破坏,Staritzu等[2]尝试使用小直径的柱状气囊扩张乳头而获成功.国内也逐渐开展EPBD术,疗效满意[3].近年来美国学者使用大直径(12~20 mm)的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亦获成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4].
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是常见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70年代开展门奇静脉断流术来(食道下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脾切除),至今在各级医院已普及.此手术具有适应证宽、较易掌握、肝功能损害较轻等优点.但术后可出现多种近期并发症,本文就作者经治病例,对其发生原因、诊疗及如何预防等作探讨.
我们对1989年5月至2001年10月在手术室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720例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