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临床上颌骨大型缺损后颧颊翼种植体义颌修复的种植床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对50例正常单侧颧骨体(男性26例,女性24例)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的观察和测量,测量颧骨体的高度和四个不同高度层面骨质前后径和内外径即粗度.结果:颧骨体最小高度是21.67mm、最大为37.31mm、平均高度为26.22mm.颧骨体1/4高度层面的前后径最小,平均为9.15mm;最高层面的内外径最小,平均为10.73mm3/4高层面的前后径和内外径最大,均值分别为12.32mm和15.25mm.所有观察对象前后径和内外径的最小测量值分别为6.15 mm和6.54mm.结论:在上颌骨大型缺损腔周围,颧骨体是唯一骨量丰厚的种植床,而上颌骨缺损腔周围其他骨质均非常薄,远远不能满足普通种植的条件.颧骨体的高度大于粗度,呈长柱形,在口内颧区垂直向上植入种植体比在缺损腔内近于水平向植入种植体更能利用其丰厚骨量,最适宜于颧区种植.一般颧区种植采用直径4mm、长度20mm的种植体是可行的,也是安全可靠的.
面部轮廓主要由上下颌骨、额骨、颧骨体及颧弓组成.下颌角肥大、颧骨/颧弓过高及颏部短小均影响人的面部轮廓美.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笔者应用骨骼动力系统对颧骨、颧弓、下颌角及下颌体行磨削去骨和截骨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颧骨位于面中两侧较为突出的部位,当受到严重的撞击伤时,不仅颧骨与额骨、蝶骨、上颌骨、颞骨的连接骨缝处会发生骨折,颧骨体部也会发生粉碎性骨折[1],这类骨折往往同时伴有上颌骨骨折,引发的症状较为严重,复位和固定也较为困难,我科自2000年共收治28例粉碎性颧骨骨折,现报道如下.
单纯颧弓M型骨折,颧骨体常无移位,其典型症状是面侧方V型凹陷和张口受限.手术复位颧弓多经口内切口或颞部切口甚至冠状切口进行开放复位,切口至骨折的路径长,手术创伤大,术后容易感染,且因复位用力方式不便往往复位不全[1-3].我们采用单齿钩皮肤穿刺的闭合复位法,对12例单纯颧弓M型骨折进行复位,取得很好疗效.
1病案摘要程某42岁,男性,头部枪击伤后1h半入院,伤者昏迷,右颧骨体部有约0.5cm×0.5cm伤口,局部软组织焦黑,左颞部近耳廓约2cm弧形伤道,四肢肌张力增高,深浅反射消失.头颅CT示:左颞底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颅底骨折、右颧骨骨折.
2004年2月~ 2009年11月,我们采用手术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颧弓骨折29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颧弓骨折患者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18 ~65岁.单纯颧弓骨折21例,颧骨体骨折向后内下移位6例,颧骨体粉碎性骨折2例;伴颌骨骨折22例,眼眶骨折2例.临床表现为面部明显塌陷26例,张口受限23例,复视9例,泪溢3例.
颧骨体受外力直接打击后常从骨融合处与其他颅面骨完全离断、移位,常伴眶底损伤,直接影响视功能.若不及时处理会遗留颧面部畸形、复视、眼球内陷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本文对14例颧骨骨折伴眶底损伤患者早期手术修复情况报告如下.
发生于颧骨的血管球瘤文献报告罕见.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口腔科于1998年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苏某某,女,16岁,广东籍.1年前发现左侧颧部稍肿大隆起,日渐明显,半年前两侧颧部已显著不对称,近二月肿大速度尤快故就诊.病后肿大部位无疼痛、跳痛及其他不适.未曾进行过任何治疗.检查:左颧部可见3 crn×3 cm的硬性肿物膨隆,肿物无动度、无压痛,表面皮肤色泽正常.触诊局部皮温略高于周围,肿物上缘处可触及轻微的血管博动.X线平片(铁氏位)显示左颧骨体的内外侧面膨出,颧骨体中央有不规则的骨吸收区.
颧骨体肥大、颧弓部过宽,常导致中面部的解剖比例关系失调,不能给人产生"美感"[1].治疗上一般通过手术将肥大的颧骨降低.手术入路有两种:即口内入路和口外入路,口内入路由于术后无皮肤瘢痕,不易损伤面神经以及手术效果确切等优点[2],容易被患者接受.我科自2000年~2005年采用口内入路方法治疗颧骨肥大,手术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