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于××,女,20岁,学生.于1997年10月16日上午右眼不慎被飞来的羽毛球击伤,于17日入院.患者主诉右眼伤后即感视物不清,无近视史.检查:视力右0.1,左1.2,眼压T-2,左Tn,右眼瞳孔中度散大,呈椭圆形,房角检查颞上方可见睫状体与巩膜之间有一裂隙带.
裂隙现象(gap phenomena)是指发生在心动周期某个时域内的激动在心脏传导系统中受阻,而较早或较晚出现的激动却能传导的一种电生理现象.传导受阻的时域即称为裂隙带.早在1965年Moe等在动物实验中首先发现房室传导的裂隙现象,1973年Gallagher描述了房室顺传中的两类裂隙现象,1974年Akhtar证实室房逆传过程中也可出现裂隙现象.
裂隙现象指在心动周期某段时间内出现窦性激动不能传入心室,而较早或较晚的窦性激动却能下传.此时段称为裂隙带,早在1965年,Moe等在研究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的动物实验中就已经观察到这种奇特现象.1970年,Wit和Damato首次采用裂隙现象(gap phenomenon)这一名词,直到1973年Nanula经希氏束电图研究才予以证实.裂隙现象可发生于顺向或逆向房室传导过程中.它的发生取决于房室传导径路内两层传导屏障区不应期的相互关系,即远侧传导阻滞区(有效不应期较长)的有效不应期必须长于近侧传导延迟区(相对不应期较长)的有效不应期及功能不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