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香蕉图"目前在听力学界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应用于听力诊断和筛查、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人工耳蜗术前术后效果评估和聋儿康复等领域.早在1949年,Fant等人对"言语香蕉图"的来源和应用做了相关研究.他认为言语感知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言语信号需要有足够的部分在听阈之上.假设在某个特定的距离接收人的标准参考言语能量,并进行频谱分析,将言语信号的频谱分布叠加到纯音听力图上,关于言语感知的信息就会非常的直观[1].这样,通过听力图的分频特性整合言语频谱的可听部分,就可以达到对言语感知能力的评估.其研究结果图中出现的一系列共振峰的整体分布形似一只香蕉,从而激发了"言语香蕉图"这一词汇在听力学界的频繁使用.
目的探讨声场在聋儿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聋儿分别进行行为测听或短纯音诱发的频率特异性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ABR)测试,获得聋儿的听阈.用DSL(理想感觉级)选配方法选配助听器,以模拟真耳测试及声场测试判断助听效果,进行随访并定期调试助听器.结果有30例助听听阈全部进入言语香蕉图,2例部分频率进入言语香蕉图.结论声场助听听阈测试应作为聋儿助听器验配效果的评估的有效手段.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患者的听力对不同频率辅音辨别的影响。方法:对30例腭裂术后患者行听力检查和语音效果评价,统计辅音错误频次,依据汉语语音频率强度分布表和普通话构音测量表,将听力和语音资料各分成3个等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寻找与听力相关的辅音。结果:错误频次较高的辅音排序(从高到低)为:zh,z,g,sh,s,j,k;腭裂术后患者的听力对语音的辨别有显著影响(P <0.05)的辅音为:d,t,g,k,j,q,x,z,c,s,zh,ch,sh,r;无影响(P >0.05)的辅音为:b,m,f,n。结论:腭裂术后患者的听力主要影响高频辅音的辨别,对低频和中频辅音的辨别影响不大,语音训练腭裂患者时,针对高频辅音,可以尝试多种反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