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是一种病因复杂且不完全清楚的感音神经性聋,在数小时或几天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发病率很高,是耳科急症之一.SD的治疗方法较多,类固醇激素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认可,基本上成为一种常规用药.我科对45耳患者应用鼓室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突发性聋,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突然听力下降或同时伴耳鸣,或同时伴有眩晕来我科就诊的患者,经病史采集,一般临床检查,神经科、眼科及影像学检查,排除蜗窗破裂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按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SD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1]诊断为SD.共87例(92耳),其中男45例(48耳),女42例(44耳);年龄17~72岁.将87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45耳)和对照组44例(47耳),病程2 h~45 d.治疗前纯音听力测试0.25、0.50、1.00、2.00、4.00 kHz的气导平均听阈为60~100 dB HL.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发病时间、平均听阈、听力曲线及伴发眩晕例数的分布基本一致,组间呈均衡分布,条件基本相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鼓室内灌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科对99例重度以上SD患者分别给予全身或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SD患者99例;男52例,女47例;年龄32~68岁,平均47岁;均为单耳发病;重度聋73例,极度聋26例;声导抗和头颅CT均显示正常;发病到治疗时间间隔10d以内.用0.5、1.0、2.0 kHz的平均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评估听力损失程度.
耳垂瘢痕疙瘩是耳科一种常见病,为耳垂刺耳孔后,局部结缔组织增生的良性病变.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结扎法加局部应用激素(曲安缩松)多点注射治疗13例,共22耳.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国内外已经越来越多地将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应用于治疗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我科对46例重度以上突发性聋患者分别给予全身地塞米松及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2012年我科突发性聋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2~63岁;重度聋32例,极重度聋14例,发病到治疗在10d以内.用0.5、1.0、2.0、4.0 kHz的平均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为听力损失程度评估.1.2分组及治疗方法.将46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组1每日静脉点滴10 mg地塞米松,5日后减量为5 mg.组2每日患耳鼓膜穿刺注射甲泼尼龙(40 mg/ml),共治疗10d.方法为患者平卧,头向健侧偏斜45°,1 ml注射器经鼓膜穿刺注入甲泼尼龙0.5~0.7 ml,嘱患者保持该头位30 min,避免吞咽动作.
本文就类固醇抵抗型变应性鼻炎的概念、诊断和分类、可能机制、病理生理和治疗进行系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