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证】相关文献(5)
  •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

    《黑龙江医药》 CA 2002年1期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一书。全方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本为治疗“阴阳俱微……外证身体不仁”之血痹证而设。笔者根据其组方特点,扩大使用范围,用于以下诸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黄芪桂枝五物汤 现报道如下 组方特点 使用范围 疗效满意 金匮要略 血痹证 组成 治疗 阴阳 生姜 身体 芍药 大枣
  •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化疗致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

    《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12年23期

    目的 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化疗致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钴胺组、黄芪桂枝五物汤低、高剂量组,每组11只.除空白组,其余各组采用多次腹腔注射奥沙利铂的方式建立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模型,黄芪桂枝五物汤高、低剂量组分别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19.40g/kg·d、4.85g/kg·d灌胃,连续50天;甲钴胺组腹腔注射甲钴胺注射液104μg/kg,每周2次;模型组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低、高剂量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50天;空白组每周2次等体积腹腔注射5%葡萄糖及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第1、10、13、20、27、34、42、48天进行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及大鼠尾部热痛觉潜伏期测试.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4-6脊髓NR2B mRNA水平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5背根神经节(DRG)中pNF-H的表达. 结果 第13天后各时间点,模型组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与空白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黄芪桂枝五物汤低、高剂量组、甲钴胺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第42、48天,黄芪桂枝五物汤低、高剂量组与甲钴胺组比较机械性缩足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热辐射甩尾反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R2B mRNA水平升高(P<0.01),黄芪桂枝五物汤低、高剂量组大鼠NR2B 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1);黄芪桂枝五物汤低、高剂量组pNF-H阳性细胞数量较多,胞体肥大,染色加深,呈多角形或圆形.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改善化疗致大鼠周围神经毒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大鼠L4-6脊髓中NR2B的表达以及上调DRG中pNF-H蛋白水平来介导.

    黄芪桂枝五物汤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周围神经损伤 血痹证
  • 桔梗汤治血痹证案探

    《河南中医》 CSTPCD 2001年4期

    桔梗汤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日:"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亦治血痹."观古今之人用桔梗汤治疗肺痈常见,而用之治疗血痹证却少见记载.探讨桔梗汤"亦治血痹"的理论依据和临床价值,很难说对血痹证的治疗不是一种裨益.

    桔梗汤 血痹证 复方丹参滴丸
  • 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1年8期

    笔者以该方临证变通,治疗血痹证、冻疮、痛经等证,获效颇佳.现介绍如下:1 血痹证陈某,女,45岁.1999年10月5日初诊.两上肢肘以下麻木发凉伴蚁行感月余.西医诊断为:末稍神经炎,曾服VitB1、VitB6等药治疗效果不佳,故转中医诊治.察舌淡紫、苔薄白,切脉沉细而无力.辨证为血虚受寒,不能温通血脉之"血痹证”.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法.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杭芍、桂枝各12g,细辛5g,黄芪15g,鸡血藤18g,木通、炙甘草各6g,大枣2枚.上方服5剂后,诸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守方稍事加减服10余剂而病愈.

    当归 四逆汤加味 血痹证 中医诊治 药治疗 养血通脉 效果不佳 效不更方 西医诊断 温通血脉 温经散寒 炙甘草 神经炎 鸡血藤 血虚 细辛 痛经 上肢 切脉 木通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举隅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功效为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主治血痹证.笔者临证用其治疗皮肤病营卫失调,兼有湿邪者,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黄芪桂枝五物汤 营卫失调 金匮要略 血痹证 皮肤病 组成 治疗 温经 湿邪 生姜 芍药 和营 功效 大枣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