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养生之士,每每灵犀一通,心有所得,忽然开悟,别见洞天,或写诗赋词,或长歌当哭,发为心声.细细品味这些吟诵之作,对养生益寿,亦有益焉.
乾隆执政时,曾多次巡视江南,每次经过无锡必到无锡惠山游览名胜古迹。话说有一年,乾隆游至江南惠山寺,时值中秋,夜晚明月皎洁,乾隆雅兴大发,遂与方丈圆空法师在听松石上一边对饮一边吟诗赋词。二人饮得畅快,读得投机,不觉已近子夜时分。但乾隆仍觉意犹未尽,他乘着酒兴,脱去外衣,仅穿贴身黄褥衣,非要向圆空法师讨教几招不可。出招拆招,你来我往,不亦乐乎,不觉已过子时,乾隆已略感凉意,这才作罢。清晨,乾隆起床后只觉得头胀、喉痛、嗓子发哑,这才知道是由于头夜饮酒过量,又感风邪,现已染病在身。乾隆欲召御医前来诊治。恰在这时,圆空法师前来恭请圣安,听罢要请御医诊病后笑曰:“我有一友,博学才高,善治咽喉之疾。”乾隆忙令快请。圆空遵命。不多一会,健步走进一人,只见此人目蕴精光,颀长的身材在徐徐的山风中犹如玉树临风。此人给乾隆望、闻、问、切后即从药囊中取出一副药散让乾隆服下。中午时分,圆空法师请乾隆饮茶,只见九龙杯中片片无锡毛尖如朵朵莲花,人未近前已是阵阵浓香扑鼻。乾隆龙颜大悦,高呼:“好泉!好茶!”其声震动山谷,回音在山间不绝于耳。这时,那些大臣随从皆跪地高呼:“皇上龙体康复,声宏胜昔,可喜可贺!”乾隆也甚感意外,只觉得神清气爽,无半点早晨之不适感。他忙问圆空法师:“神医是何许人也?所用是何妙药?”圆空法师笑曰:“医者乃江南名医,黄氏响声散第二代传人‘神医黄’;所用之药正是黄氏响声散。”乾隆连称“妙药!妙药!”
"春深苦夜短,灯冷焰不长,尘蠹文字细,病眸涩无光."这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患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写的诗歌.欧阳修自幼苦读,23岁时国子监考试获得第一,秋天参加国学解试又考了第一.后人多赞他文才飞扬,其实欧阳修在多方面都堪称大家.苏东坡曾这样评价他:"若论大道颇似韩愈,评点世事不让陆贽,史事记述严谨如司马迁,诗赋洋洋当比李白."但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旷世奇才却被糖尿病拖累了一生.
梁元帝萧绎(508-554),字世诚,梁武帝第七子,公元552年登基,年号承圣,在位仅3年,城破被魏军所杀,时年46岁.史书称其"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捷,冠绝一世."可惜他文才有余,政识不足,城破时他仍在龙光殿给百官讲<老子>之学,城陷时,他将藏书40万卷付之一炬,哀叹道:"读书万卷,犹有今日!"但他渊博的学识,轻靡绮艳的诗赋,为后人拍案叫绝.
《全唐诗》汇编了唐至五代时期诗赋4.89万首,诗赋作者2200多人;尤其是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前后,诗文礼乐更为繁荣,诗人骚客层出不穷.其中生活在公元700至850这150年间、并著有大量堪称唐诗中"阳春白雪"诗作的著名诗人就有(按出生年龄从大至小为序)李白、王维、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李贺、李商隐等.
屈原的诗赋,以浪漫主义的精神和大胆传新的态度,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名作.诗赋中诸多中草药,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的一部自叙性抒情长诗.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以高度的艺术技巧,在诗中形象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崇高品质.
曩日,父笔耕甚勤,盖虑存诗文以遗儿孙者.惟于生之苦辛,咏之太过.一夕,有诗示,既哀且伤.为稍慰父情,步原韵吟《邀花》和焉.后忖,春花秋月,人所共适,固含沧桑,亦存佳赏,乃另缀三则,以俱四美.日:《寻春》《邀花》《识秋》《得月》.
明代,广东茶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府州县植茶事业和茶产经营不断扩大,涌现了包括南海西樵山云雾茶、高要鼎湖山白云茶、曲江曹溪茶、博罗罗浮山茶、河源桂山茶、永安天字嶂山茶等众多名茶.以名茶为首的茶产经营不仅促进了广东茶业的发展,亦促进了茶饮文化、名茶文化等在广东的传播和流行.茶饮的迅速普及,使得传统以茶养生文化逐渐深入广东百姓生活当中,且茶的保健功能在文人士大夫的文学作品中亦屡屡出现,对于宣传饮茶养生的保健功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清代名相吴琠(1637-1705),字伯美,号铜川,谥"文端",世称"吴阁老".顺治进士,保和殿大学士,山西沁州(今沁县徐村)人.吴琠精诗赋,善作文,工书法,嗜读书,通晓儒学文化,一生著述颇多.其诗文豪放雄浑,情感丰富,意境深长;书法酣畅洒脱,如溪绕石,似云追月,独具风格.
清代名相吴碘(公元1637-1705),字伯美,号铜川,谥"文端",世称"吴阁老".顺治进士,保和殿大学士,山西沁州(今沁县徐村)人.吴碘精诗赋,善作文,工书法,嗜读书,通晓儒学文化,一生著述颇多.其诗文豪放雄浑,情感丰富,意境深长;书法酣畅洒脱,独具风格.在养生方面,他主张"中和说",注重品性修养,讲究"厚道、诚信、宽容、庄重、勤敏",并自拟"颐养六字诀"以自律.
萧龙友生平萧龙友(1870~1960年),名方骏,字龙友,别号息翁,解放后,改为不息翁,祖籍江西吉安,出生于四川雅安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萧鸿吉是道光乙酉拔贡,其父萧端澍是同治十二年拔贡,历任湖北大冶、藻阳等地知县.萧龙友自幼濡染家教,垂髫之年即熟读经史子集,诗赋帖括,书法亦严受垂训.岁至弱冠,萧龙友赴成都尊经书院读词章科,那时的两位大儒廖季平先生与王树人先生是他的老师,他跟随大师,受益匪浅,并开始涉猎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