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相蛋白,当炎症或组织损伤时常升高.对脑脊液(CSF)CRP的研究主要见于各种脑炎、脑膜炎方面,而在白血病方面尚未见报道.本文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第一年动态观察分析了CSF中CRP的变化.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IFG)C反应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03~09期间就诊病人行口服葡萄糖75 g耐量试验(OGTT)分析,以诊断IFG 28例(男16例、女12例)为观察组,IFG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表达.结果 (1)IFG者血清CR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者,并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2)血清CRP表达与空腹血糖(FPG)(r=0.56,P<0.01)、OGTT糖负荷后血糖(2hPBG)(r=0.66,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37,P<0.05)、甘油三酯(TG)(r=0.29,P<0.05)、稳态模型分析法(HOMA)-IR(r=0.38,P<0.05)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r=-0.24,P<0.05)呈负相关,与体重指数(BMI)、胆固醇(TC)等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IFG人群已出现炎症表现.CRP在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通过对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及正常小儿血液中7种急相蛋白(APP)的测定,发现:①良性肿瘤组APP均无明显变化;恶性肿瘤组Fn明显降低,α_1-AT、α_1-AG和CP显著升高.②不同类型肿瘤,其APP含量变化不同.③切除瘤体或经有效化疗的恶性肿瘤Fn和PA升高,α_1-AT、α_1-AG和CP降低,肿瘤复发,其变化方向相反.说明该项检查对小儿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的估计有参考价值.
本文动态测定12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前后三种急相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术后无并发症患儿C-反应蛋白术后上升,24小时达峰值,7天内接近术前水平;前白蛋白于术后下降,术后3天内下降至最低值,术后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α-胰蛋白酶于术后24小时开始上升,术后7天内持续不降.术后有并发症患儿C-反应蛋白在术后上升,七天内持续不降.前白蛋白术后下降,七天内仍不能恢复术前水平.
为评价急相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价值,对1998年12月~2000年4月收治的42例VLBWI,按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分感染组23例(8例败血症、15例可疑败血症)和无感染组19例,用散射比浊法及双抗体夹心ELLSA法,于入院当天、第3天、第5天分别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结合珠蛋白(HP)及IL-6、IL-8水平.检测结果的比较显示:对VLBWI细菌感染诊断敏感度IL-6为86.96%,CRP为73.91%,IL-8为69.56%.血清IL-6水平与CRP和HP呈正相关,r=0.425,P<0.05和r=0.545,P<0.01.结果提示血甭IL-6有较高敏感性,而CRP敏感性稍低但特异性高(89.47%),且两者有紧密内在联系.因此,故血清IL-6和CRP水平可作为VLBWI细菌感染早期诊断首选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