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绩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
夜晚,重温(<鬼丈夫>,又看到了那座扬州的庭院,那张面具,那个白狐绣品以及那段贞烈的爱情.爱,让一个人痛苦,也让一个人欢娱,你从来也不会知道,轰轰烈烈的背后,竟隐藏着如水般的凝重,那份平淡,会让人悚迫,但也会让人如沐秋雨般地得到超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爱情究竟是个落寞的玩笑,还是一首美丽的诗篇?
中国是刺绣工艺的故乡,其中,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和江苏的苏绣,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而苏绣工艺品,擅长吸取各地绣品艺术的精华,一般以蓝、绿为主色调,体现清雅、幽静的效果.其人物、花鸟、山水、动物和楼阁图案,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人文内涵.苏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说苑》记载,春秋时期吴地已有“绣衣而豹裘者”.三国时期,吴主孙权的赵夫人擅长刺绣,能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邑的形貌,被时人赞为“针绝”.
宁波刺绣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宁波民间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劳作习惯,明清两代出现了不少民间刺绣艺人,绣品销路也日益扩大。据《浙江通志》记载,明代勤县绣花女金星月,为绣制500罗汉神帐,数年不下绣楼,足见绣花工对刺绣的匠心笃志。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在维吉利亚的坎布里奇,曾有位101岁高龄的农妇,膝下都有了曾孙辈.年轻时她喜欢针线活,曾绣出令人叫绝的绣品.等到她80岁时,她的手不再听使唤了,已不能熟练地操纵细细的绣花针了.
我曾在上海的新天地,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店,卖各种手工的珠饰、绣品、陶艺、纸雕以及各种匠心独具的包装纸、袋、盒等.灯光下,那些像被神灵点化了的手工制作被映得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美得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