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2例,结核性创面:异烟肼,0.3g/次,1次/d;利福平,0.45~0.6g/次,1次/d;克罗恩病:强的松,0.5g/次,3次/d;甲硝唑,0.2g/次,1次/d;大肠埃希菌感染:硫酸妥布霉素,成人:1~1.7mg/kg·次;每隔8h静滴,定期换药.治疗组32例湿热下注-芩连平胃散(陈皮、黄芩、厚朴、苍术各10g,黄连、甘草3g;湿重加茯芩皮、薏苡仁各30g;肝胆热加龙胆草、黑山栀10g);气血亏虚-十全大补汤(白芍、党参、当归、黄芪、熟地、白术、川芎、茯苓各10g,甘草、肉桂5g);气滞血瘀-复元活血汤(桃仁、瓜蒌根、大黄、当归各10g,柴胡酷15g,甘草、山甲地、红花各6g);龟版散100g,外敷;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创口愈合、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8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分型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目的 评估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对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8-2012年在我院行血培养分离到大肠埃希菌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成年住院患者174例,以TTP的P25(7.13 h)为切点,将患者分为低TTP组43例和高TTP组1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中高龄(≥65岁)比例、男性比例、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率、基础状态差比例、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率、原发感染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TTP组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均高于高TT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TTP预测患者发生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的OR为6.618[95%CI(3.036,14.429),P<0.001],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OR为4.159[95%CI(1.623,0.657),P=0.003].绘制ROC曲线发现,TTP≤9.72 h为预测患者发生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的最佳切点[曲线下面积(AUC)=0.792],TTP≤9.38 h为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最佳切点(AUC=0.708).结论 低TTP对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为中等,可为临床不易察觉的早期菌血症提供重要预警信息.
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口腔黏膜病变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现报道1例口腔黏膜溃疡患者,经溃疡处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诊溃疡是因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该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经抗生素治疗,口腔黏膜溃疡明显好转.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对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临床分离确定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的105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5例病人年龄31岁以上占72.38%;社区感染占94.29%,院内感染占5.71%;感染部位以腹腔内、泌尿道、呼吸道为主,占84.76%;细菌对21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100%敏感及对含有B-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抗生素较为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严重多重耐药占21%.结论 大肠埃希菌肠道外感染是其主要感染途径,部位主要为腹腔内、泌尿道、呼吸道,大肠埃希菌耐药普遍,因此,严重多重耐药感染的防控形势严峻.
术后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基础疾病的预后,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某一时期连续出现4例肺切除术后产超广谱型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胸膜腔感染病例,本文主要从医院感染的角度将其可能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分析如下.
目的 总结大肠埃希菌导致PTCD术后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给于21例PTCD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相关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并观察胆道感染情况.结果 2例患者出院后,由于在家护理不到位,出现胆道感染再次入院,胆汁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菌;2例患者由于病情进展死亡;17例无胆道感染及并发症.结论 针对PTCD术后患者患者,积极充分的重视及认真细致的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是及早发现各种并发症的关键,还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目的:探讨小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检测及耐药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保定市儿童医院非植入导尿管患者尿标本分离非重复感染大肠埃希菌120株,采用PCR的方法检测毒力因子基因,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儿童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毒力因子的耐药情况.结果:120株大肠埃希菌中,毒力基因依次为fimH90.33%(109/120)、traT75.83%(91/120)、Einv60.00%(72/120)、aerJ55.83%(67/120)、papGⅢ35.83%(43/120)、cnf125.83%(31/120)、pAI24.17%(29/120)、cnf220.83%(25/120)、papC14.17%(17/120)、papG7.50%(9/120);耐药检测中,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高达100%,而耐药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氟喹诺酮类、青霉素、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物、头孢类,耐药性严重.结论:小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基因的种类较多,基因组合模式也较多,临床耐药性严重,临床可通过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检测及耐药研究指导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