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针】相关文献(95)
  • 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8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9例布洛芬,1粒/次,2次/d.治疗组59例穴位注射+电针+埋针+中药熏药+中药热奄包+身痛逐瘀汤.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康复时间、症状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54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1%;对照组显效44例,有效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9.6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症状评分、康复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颈椎病 穴位注射 电针 埋针 中药熏药 中药热奄包 身痛逐瘀汤 布洛芬 症状评分 康复时间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 埋针与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2例

    《光明中医》 2008年8期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临床疗效欠佳,而且复发率高.自2005-2007年,作者采用"阿是穴"埋针及艾灸的方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肱骨外上髁炎 针灸疗法 埋针 艾灸
  • 埋针结合中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临床观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CSTPCD 2017年10期

    目的 观察埋针结合中药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TS患儿均采取埋针结合中药疗法治疗,5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及耶鲁抽动症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儿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治疗1个疗程后,愈显率为16.7%,总有效率为63.3%;2个疗程后,愈显率为73.3%,总有效率为96.7%,治疗2个疗程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明显优于治疗1个疗程(P<0.01).YGTSS评分,在治疗1个疗程时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评分持续降低,治疗2个疗程后比治疗1个疗程时又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埋针结合中药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TS,且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长疗程的治疗优于短疗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选择使用.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埋针 针灸治疗
  • 内关穴位埋针对心肌缺血小型猪心肌组织VEGF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1年4期

    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内关"穴位埋针对缺血损伤小型猪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缺血可能机制.方法:32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关组和膈俞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假手术组穿线不结扎,内关组和膈俞组分别在模型组基础上进行"内关"、"膈俞"穴位埋针治疗,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内关"穴埋针能上调VEGF 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膈俞"有促进VEGF mRNA表达上调的趋势,但与模型组比无显著性差异,"膈俞"与"内关"同样具有促进VEGF蛋白表达上调的作用,但两者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关穴位埋针可能通过上调vEGF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毛细血管密度,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增加缺血心肌血流,促使缺血心肌损伤修复.

    内关 埋针 小型猪 心肌缺血 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
  • 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8年12期

    目的:观察采用皮内针配合推拿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腰椎间盘患者进行推拿配合皮内针治疗.推拿治疗为在腰部使用法、揉法放松腰部肌肉,拔伸并牵抖腰部,行腰部后伸扳法和斜扳法,然后做强制直腿抬高试验,牵拉坐骨神经和胭绳肌,最后再使用揉法放松腰背部肌肉.推拿治疗结束以后,予毫针皮内埋针治疗,取局部阿是穴,患侧肾俞、腰阳关、秩边、风市、阳陵泉.治疗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痊愈102例,显效22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4.7%.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为311.73±2.67、9.16±1.20,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减少(P<0.01).结论: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 埋针 皮内针 推拿
  • 皮部埋针治疗肥胖型糖耐量低减的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1期

    目的:探讨皮部埋针疗法与西药对比治疗肥胖型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肥胖型IG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50例.两组均给予临床标准化诊疗方案进行降压、降脂、减肥、运动治疗,并行科学膳食管理.西药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0.25 g,每日3次.埋针组行皮部埋针治疗,主穴选取双侧胃脘下俞、肝俞、脾俞、天枢、足三里,并随证加减,36~48 h后揭去揿针.每周一、四各治疗1次,3个月为一疗程.两组均干预两年.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肥胖指标[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及中医症候积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 h PG、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埋针组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均P<0.05).埋针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病率为0.7%(1/150),西药组为1.3%(2/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围及BMI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埋针组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患者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Scr、BUN、UA、ALT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埋针组中医症候总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针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P<0.01).埋针组总有效率为98.0%(147/150),西药组为92.7%(13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针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2.0%(3/150),西药组为7.3%(1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针组经过两年的干预,各项IGT不良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药物治疗,并且未见肝肾功能的损害.

    肥胖型 糖耐量低减 埋针 皮部
  • 皮下埋针治疗哮喘的初步观察

    《中国针灸》 北大核心 CSTPCD AJ CA CBST 2002年3期

    方法:应用皮下埋针法治疗不同证型哮喘患者70例,并以肺通气功能为观测指标.结果:7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5.72%,其中实证有效率85.42%,虚证54.54%,两者比较,实证患者疗效较好(P<0.01).肺通气功能呈现与临床疗效一致的改善.结论:皮下埋针法治疗哮喘效果较好,实证效尤佳.

    哮喘/穴位疗法 埋针
  • 头针治疗截瘫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北大核心 CSTPCD AJ CA CBST 2001年4期

    截瘫神经痛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观察26例该类患者,采用头针及阿是埋针方法,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国际公认且信度较高的MPQ问卷,进行疗前疗后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

    截瘫/针灸疗法 埋针 神经痛/针灸疗法 头针
  • 粗针埋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过敏性顽症28例

    《中国针灸》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9年1期

    笔者自2007年以来,运用粗针埋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过敏性顽症,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结节性痒症、湿疹等28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8例患者均来自我院五官科及皮肤科门诊,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3~56岁,平均(35.3±9.8)岁;病程8个月~3年,平均(15.6±6.7)月;其中慢性过敏性鼻炎9例,慢性荨麻疹10例,结节性痒症4例,慢性湿疹5例.

    粗针 埋针 结合 刺络拔罐治疗 慢性过敏性鼻炎 慢性荨麻疹 结节性 皮肤科门诊 痒症 慢性湿疹 临床资料 五官科 运用 顽症 年龄 患者 报道
  • 埋针治疗海洛因依赖者"数欠"27例

    《中国针灸》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8年9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列缺穴埋针治疗海洛因依赖者"数欠"2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埋针 治疗 海洛因依赖者 效果满意 列缺穴
  • "便秘点"埋针为主治疗便秘35例

    《中国针灸》 北大核心 CSTPCD AJ CA CBST 2001年7期

    自1992年开始,笔者采用经验耳穴"便秘点"埋针为主,治疗便秘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患者,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40年,7天~1个月3例,1+个月~6个月9例,半年+~2年15例,2年以上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兼腹胀,口苦,纳呆,或气短乏力,精神抑郁.11例伴有痔疮.

    治疗便秘 埋针 现报道如下 排便困难 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 疗效满意 精神抑郁 痔疮 年龄 口苦 经验 患者 腹胀 耳穴
  • 埋针治疗眼睑跳108例

    《中国针灸》 北大核心 CSTPCD AJ CA CBST 2001年9期

    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埋针方法治疗眼睑5闰跳108例,疗效十分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大多为门诊眼科病人,经会诊来我科就诊,108例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4~14岁8l例,15~22岁26例,47岁1例;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3年.

    埋针 治疗 现报道如下 眼科病人 临床资料 眼睑 年龄 门诊 疗效 会诊 患者 方法
  • 腕踝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32例

    《中国针灸》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14年2期

    1996年6月至2012年7月,笔者采用腕踝针埋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3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来自本社区经妇科明确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其中年龄最小28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5个月.全部患者均经相关检查证实无器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月经周期紊乱,血量增多,经期延长.

    功能性子宫出血 腕踝针 下1区 埋针
  • 耳穴埋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障碍及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国针灸》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6年11期

    目的:探讨耳穴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反应机制.方法:采用4-血管阻断(4-Vesselocclusion,4-VO)全脑缺血再灌注制备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耳针组,针刺耳穴脑、肾后,做免疫组化、行为学检测、图像分析.结果:耳针能显著降低VD模型大鼠脑内顶叶皮层Aβ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升高其平均光密度值(P<0.05).结论:耳针能减少或抑制Aβ的过度产生,这可能是减少了Aβ的沉积,阻止Aβ装备成有毒性的聚合体,保护神经元免受Aβ的神经毒性,从而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

    痴呆 血管性/穴位疗法 埋针 皮内针 耳针 淀粉样β蛋白/针灸效应
  • 牙痛穴埋针治疗牙痛86例

    《中国针灸》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5年9期

    牙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多数原因是由龋齿、牙周病、牙齿过敏等所引起.由于牙痛造成病人很大痛苦,因此如何解决快速止痛问题,成为临床上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对牙痛的治疗找到了一种快速止痛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牙痛 埋针 现报告如下 常见多发病 治疗方法 止痛 牙齿过敏 牙周病 龋齿 临床 课题 病人
  • 朱琏针灸临床特色与经验

    《中国针灸》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15年1期

    从“临床技法特色”“临证思维特点”“临床医案举隅”等3个方面探讨现当代著名针灸学家朱琏的针灸临床特色与经验.研究发现,朱琏独创缓慢捻进针法、发明埋针技术、改进艾卷灸法、提出针灸治病的3个关键,及发现治病新穴等诸多针灸临床开拓性工作与特色,对当今针灸临床科研与实践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示范与重要的推动作用.

    朱琏 针灸临床 缓慢捻进针法 埋针 艾卷灸
  • 观察埋针结合中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效果

    目的:观察埋针结合中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10月收治的60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中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埋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YGTSS评分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埋针结合中药治疗小儿多动性抽动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儿的各项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埋针 中药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 太阳穴埋针治疗神经性头痛43例

    头痛是临床较常见的病症,但病因、时间和性质多有不同[1-2]。笔者采用埋针治疗法,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1例急性蜂窝织炎患者均男性,年龄25~82岁,平均62.1岁。其中右小腿9例,左小腿6例,右下肢2例,左下肢4例。入院时1例病人体温39℃伴有意识改变,5例病人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例病人皮肤褐色,水泡生成。2例病人患处呈有外伤史,其余19例病人不明原因出现患处肿胀疼痛,表皮发红,红肿边界不清。入院后静脉滴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4.01天2次。

    太阳穴 埋针 治疗法 神经性 病人 淋巴结肿大 临床资料 肿胀疼痛 意识改变 小腿 左下肢 舒巴坦钠 疗效满意 静脉滴注 蜂窝织炎 阿莫西林 外伤史 人皮肤 腹股沟 头痛
  • 体针、埋针配合耳针综合治疗顽固性呃逆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针灸综合疗法在顽固性呃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体针、埋针、耳针相结合的针灸联合方案治疗本病36例.体针选穴以内关、巨阙、攒竹、下承浆、膻中、天突、外丰隆为主,并根据病情及证型的虚实加以配穴;埋针选穴重点在颈部第3到7颈椎(C3~C7)的夹脊穴以及背部第7、9到12胸椎(T7、T9~T12)和腰部第1~2腰椎(L1~L2)的背俞穴;耳针选穴以神门、交感、皮质下、膈、胃为主穴.结果 针灸联合方案治疗顽固性呃逆治愈率为91.67%,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 针灸联合方案治疗顽固性呃逆具有较好的疗效.

    顽固性呃逆 针灸联合方案 体针 埋针 耳针
  • 围刺配合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围刺配合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围刺配合埋针)和对照组(西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和止痛起效速度.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和止痛起效速度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围刺配合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围刺 埋针 带状疤疹 神经痛
  • 揿针埋针镇痛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

    《中华全科医学》 CSTPCD 2017年12期

    目的 观察揿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16年1-6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康复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初次治疗结束时、治疗1个月及随访3个月时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定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程度,分数记录时使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同时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普通量角器测量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并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然后作疗效评定.结果 初次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WOM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个月的治疗,2组患者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项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间WOMAC评分同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时,2组WOMAC评分较治疗1个月后时有所上升,与治疗前同项目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WOMAC评分同项目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膝关节炎疼痛以及功能障碍.

    埋针 镇痛 康复训练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功能障碍
  • 埋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CSTPCD 2008年30期

    目的:比较不同针刺法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分别采用埋针和毫针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三叉神经痛/针灸疗法 埋针
  • 粗针膻中穴埋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粗针膻中穴埋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COPD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3组,每组20例.粗针埋针治疗组选用粗针针刺膻中穴,每次进针70 mm,留针4 h;传统毫针治疗组选用传统毫针针刺膻中穴,每次进针35 mm,留针0.5 h;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中间休息2 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只常规支持、对症治疗.记录治疗后1、2和4周呼吸机撤机成功率和撤机时间.结果:各组治疗后第1周呼吸机撤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第2周和第4周粗针埋针治疗组呼吸机撤机成功率(60%,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35%)和传统毫针治疗组(25%,30%),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粗针埋针治疗组呼吸机撤机时间[(18.8±14.9)d]明显短于对照组[(30.1±17.7)d]和传统毫针治疗组[(32.7±18.6)d],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COPD机械通气患者在撤机过程中采用粗针膻中穴埋针治疗能缩短撤机时间且安全.

    肺疾病 阻塞性 慢性 撤机 针刺疗法 粗针 埋针 膻中穴
  • 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糖耐量减低临床观察

    《河北中医》 CSTPCD 2017年1期

    目的 观察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糖耐量减低(IGT)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不加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予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1年,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浆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2 hPG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2 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BMI、腰围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P<0.05).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HDL-C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BUN、UA及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8.7%,对照组92.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型糖尿病(DM)发病率1.3%,对照组8.0%,治疗组2型DM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IGT,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未见肝肾功能损害,2型DM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葡糖耐受不良 中药疗法 埋针 针刺疗法
  • 穴位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5例疗效观察

    《河北中医》 CSTPCD 2013年6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出现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皮肤病.当疱疹消退后仍有部分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导致被侵犯部位发生疼痛,称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09-04-2012-12,笔者应用穴位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5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神经痛 疱疹 带状 并发症 埋针 穴位埋线结扎
  • 基于络病理论的三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河北中医》 CSTPCD 2017年10期

    目的 观察基于络病理论的三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例顽固性面肌痉挛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应用基于络病理论的三联疗法,于患部进行揿针治疗结合中药内服加外用中药离子导入,对照组16例采取单纯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7d为1个疗程.分别在1、2、3个疗程后比较2组面肌痉挛强度Cohen Albert评分、面肌痉挛频度分级,治疗结束6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强度Cohen Albert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2、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强度Cohen Alber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频度分级情况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后面肌痉挛频度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络病理论的三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效果明显,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面部肌肉 痉挛 埋针 中药疗法 离子透入法
  • 小柴胡汤配合穴位埋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5例

    《河北中医》 CSTPCD 2017年10期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配合穴位埋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小柴胡汤配合穴位埋针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针灸配合穴位埋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83.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VAS、SAS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VAS、JOA、SAS评分差值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柴胡汤配合穴位埋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小柴胡汤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埋针
  • 肺腧穴埋针治疗肩周炎

    目的 观察肺腧穴埋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骨科门诊确诊肩周炎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肺腧穴埋针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中治愈8例、有效3例、显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结论肺腧穴埋针治疗肩周炎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肩周炎 肺腧穴 埋针 疗效
  • 内关穴皮内针埋针对乳腺癌病人化疗恶心、呕吐的影响

    《护理研究》 CSTPCD 2012年28期

    [目的]探讨内关穴皮内针埋针对乳腺癌病人化疗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选择CEF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方案进行化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于化疗当天静脉输注格雷司琼3 mg,观察组同时实施内关穴皮内针埋针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控制恶心、呕吐程度的效果.[结果]两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内关穴皮内针埋针配合止吐药物能较好地缓解乳腺癌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症状.

    乳腺癌 化疗 恶心 呕吐 皮内针 埋针
  • 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对帕金森病大鼠TH、GFAP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对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探讨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对PD大鼠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蛋白酶抑制因子(PSI)皮下注射法制作慢性PD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中脑黑质区TH、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经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治疗后的PD大鼠TH蛋白表达明显增加,TH阳性细胞明显增多,GFAP表达明显降低,GFAP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药结合组与多巴丝肼组相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可显著增加PD大鼠中脑黑质区TH阳性细胞表达,并有效减少GFAP阳性细胞表达,保护大鼠神经元细胞,增加脑内多巴胺(DA)含量,促进PD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帕金森病 补肾止颤方 埋针 酪氨酸羟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