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远古起,佤族世居于澜沧与萨尔温江之间,处怒山南段,因山隔雾障,少平坝,称阿佤山区.普列汉诺夫说:“图腾崇拜的特点就是相信人们的某一种血缘联合体与动物的某一种之间存在血缘关系.”佤族是一个信仰万物有灵的民族,其原始宗教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和动植物崇拜等,其对象有很多,但受先民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较大,均与种植业有关,如木鼓、牛、谷子、老鼠、老鹰、鸟、蛇等动植物,是佤族的原始图腾,自然力神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阿佤山仍然有遗存.为了揭开佤族的神秘面纱,笔者前不久走进云南临沧佤乡……
金平傣族是一个跨中越边境而居的特殊族群(ethnic group),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边陲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境内,为该县世居的苗、瑶、傣、哈尼、彝、汉、壮、拉祜以及莽人等9个民族/族群之一.据2009年底统计,金平县总人口有369093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86%,傣族有19435人,占总人口数的5.3%.金平傣族与其他地区的傣族有着不尽相同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其"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灵魂多元"的灵魂观不仅颇具特点,而且尚保留完整.
佤族疾病观的形成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 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佤族"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在此影响下,佤族认为疾病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远行、 惊吓导致"魂"的离开;冲撞鬼神导致"鬼"的附体;违反社会公德,"神灵"降罪.由此也衍生出了相应的治疗方式:招魂、 驱鬼、 祭祀.
佤族的生命观是佤族先民对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的经验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他们认为生命是自然合乎规律的产物,母体是生命的繁衍之处,大千世界的万物与人一样都有着平等的生命,而生命的核心是灵魂.死亡是不可违背的规律,但它并非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生与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生就有死,死亡是为了生者更好地生存下去,生命应该受到尊重.
人类社会最初出现的宗教,在民俗学和其他人文科学领域称之为"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人类的普遍信仰.当时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十分低下,他们一方面要依靠经验去战胜自然力,以求得生存;另一方面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他们对自然界所发生的许多现象,诸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死亡、生育等自然现象不理解,总以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着,人们对此不可抗拒.于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便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