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自1989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亚急性汞中毒88例,其中22例为职业性接触,群体发病,其余66例均为用偏方治疗银屑病、癫痫、性病、风湿病、哮喘或静脉炎等所致药源性汞中毒.现将66例汞中毒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汞类化合物如水银(金属汞)、朱砂(硫化汞)、红溴汞、氯化氨基汞等常作为中西药制剂成份,有镇静、防腐、祛斑、止痒的功效,内服用于安神,外用治疗各种皮肤病,但配方或使用不当可引起药源性汞中毒[1,2].现报道1例为治疗白癜风涂抹"升华硫氯化氨基汞溶液"引起汞中毒.
汞制剂常在内服和外用药配方中使用,但常因配方不当或使用不合理而引起药源性汞中毒.本院收治1例因使用升华硫氯化氨基汞洗剂外擦时间过长和擦破皮肤而导致亚急性汞中毒,现报告如下.
在民间用含汞中药治疗皮肤病、疮瘘、炎症等所引起的中毒时有发生,由于用药者对其毒副作用缺乏了解,以致于出现了严重的中毒症状仍继续使用,得不到及时的诊断与有效治疗,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为有效防治药源性汞中毒,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排除合并铅、砷中毒之外的药源性汞中毒 29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近几年,职业性汞中毒的病例已不多见,但药源性汞中毒却日趋常见.2000年济南医院收治了5例使用含汞偏方治疗皮肤病造成的汞中毒病例,现将其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2~25岁,其中单纯熏蒸吸入2例,口服3例,用药时间最短20 d,最长30 d,平均发病时间25 d.5例中应用偏方隔日一次的2人,每日一次的3人.1.2 查体 5例中发病早期均有头痛、头晕及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减退.其中齿龈红肿、口腔黏膜糜烂2例.牙齿松动、齿龈边缘出现汞线1例,腰痛1例,轻度黄疸伴肝大2例,下肢浮肿1例,烦躁易怒4例.1.3 实验室检查多项转氨酶升高2例,其中主要为谷丙转氨酶(ALT) 90~102 IU/L(正常值0~40 IU/L),谷草转氨酶(AST)58~74 IU/L(正常值0~40 IU/L),碱性磷酸酶(ALP)187~237 IU/L(正常值30~130 IU/L);总胆固醇(CH)及甘油三酯(TG)增高2例,其中CH6.1~6.9 mmol/L (正常值2.33~5.7 mmol/L),TG2.3~3.1 mmol/L(正常值0.56~1.9 mmol/L);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明显降低3例,其中TP 42~75.9 g/L(正常值60~82 g/L),ALB22~48 g/L(正常值34~50 g/L);尿汞最低697.9 nmol/L,最高1 625.2 nmol/L(250 nmol/L原子吸收法).
使用汞偏方治病致汞中毒时有发生,我院收治1例,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驱汞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