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NO】相关文献(8)
  • CO2气腹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TXA2/PGI2、ET/NO的影响

    《中华胰腺病杂志》 CSTPCD CA 2009年5期

    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术(laparoscopic peritoneallavage and drainge,LPLD)以微创手段达到胰腺清创灌洗引流的治疗目的,开创了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新途径[1],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疗效.但腹腔镜手术时腹腔内高压的CO2对病变胰腺局部及全身微循环的影响,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本实验观察CO2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局部及全身微循环状况的相关炎性因子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CO2气腹 大鼠胰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ET/NO 全身微循环 灌洗引流术 腹腔内高压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镜手术 治疗 一氧化氮 研究资料 炎性因子 实验观察 前列腺素 临床工作 局部 镜下置管 胰腺清 血栓素
  • 太极拳对原发性Ⅰ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CBST 2016年3期

    目的:评价太极拳对原发性Ⅰ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54例原发性Ⅰ级高血压患者,经过5天洗脱期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进行太极拳运动40 min,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2.5 mg/d,连续干预6周.分别记录实验前一天和实验结束后一天患者的24h动态血压(DBP),同时检测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结果:实验前一天,实验组患者24 h收缩压(SBP)和24h舒张压(DBP)分别为152.44±16.21、92.92±14.35 mmHg,对照组的患者24h SBP和24 h DBP分别为150.24±11.36、97.19±9.35 mmHg,两组24h SBP和24h DBP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NO浓度分别为54.72±17.23、50.24±15.52 pg/ml、ET水平分别为109.51±39.06、122.64±37.60 pg/ml,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进行太极拳运动6周后,患者24h SBP和DBP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血清ET水平下降、NO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性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6周后,患者24h SBP和DBP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血清ET、NO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控制轻度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水平,调节血清ET/NO水平进而发挥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太极拳 原发性Ⅰ级高血压 动态血压 ET/NO 血管内皮功能
  • 五参口服液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五参口服液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0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与五参治疗组.结果:与西药组相比,五参组患者的ET/NO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五参口服液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有显著性的治疗效果,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

    五参口服液 糖尿病 冠心病 内皮细胞 ET/NO
  • 中风安胶囊对急性脑梗塞大鼠梗塞面积及ET/NO比值的影响

    《中成药》 北大核心 CSCD CA 2006年7期

    目的:用光化学诱导法诱发大鼠急性脑梗塞,观察中风安胶囊对脑梗塞面积及ET/NO比值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风安胶囊低剂量组、中风安胶囊高剂量组,后4组造模,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水煎剂灌胃,中风安胶囊低剂量组及中风安胶囊高剂量组中风安胶囊灌胃,计算各组梗塞面积,检测各组大鼠血浆ET、NO的含量.结果:阳性对照组、中风安胶囊低、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梗塞面积明显减小(P<0.01);中风安胶囊低、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梗塞面积减小(P<0.05).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风安胶囊低、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T含量显著升高,NO含量显著下降(P<0.01或P<0.05);而中风安胶囊低、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ET含量,升高NO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中风安胶囊能缩小梗塞面积,通过调节ET/NO比值异常发挥脑保护作用.

    中风安胶囊 急性脑梗塞 ET/NO
  • 辛伐他汀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与传统药物相结合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10月40例临床拟诊心脏X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干预,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长效的硝酸酯类治疗,他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 40mg,每晚1次,随访12周后,观察临床情况.结果 他汀组疼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血清ET水平、血浆粘度和ET/NO显著降低,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清ET-1水平及ET/NO明显降低,疼痛次数明显减少,血清NO明显升高;疼痛次数与ET/NO呈正相关.结论 辛伐他汀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辛伐他汀 X综合征 血液流变学 ET-1 NO ET/NO
  • 活血定眩胶囊对CSA模型大鼠血液TXB2、6-Keto-PGF1α、ET、NO及椎动脉NF-κB表达的影响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17年2期

    目的 探讨活血定眩胶囊对CSA大鼠血液ET、NO、6-Keto-PGF1α、TXB2及椎动脉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颈复康组、活血定眩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等6组,采用植骨压迫+组织离断联合造模.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8周,检测血液ET、NO、6-Keto-PGF1α、TXB2及椎动脉NF-κB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血液中ET、TXB2浓度增加,而NO、6-Keto-PGF1α浓度降低,椎动脉中NF-κB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定眩胶囊高剂量组ET、TXB2浓度降低,而NO、6-Keto-PGF1α浓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动脉中NF-κB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定眩胶囊中剂量组及颈复康组ET、TXB2浓度降低,而NO、6-Keto-PGF1α浓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中NF-κB表达减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定眩胶囊低剂量组各指标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颈复康组相比,活血定眩胶囊高剂量组各指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定眩胶囊中、低剂量组各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定眩胶囊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血液ET、NO、6-Keto-PGF1α、TXB2的表达,明显抑制NF-κB的表达.

    活血定眩胶囊 CsA ET/NO TXB2/6-Keto-PGF1α NF-κB
  • 催眠针法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及血浆ET、NO改变的研究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hypnotic acupuncture therapy on angina pectoris. Methods: 40 cases of angina pectoris treated by hypnotic acupuncture therapy were compared with 31 cases of angina pectoris treated by pure acupuncture. Results: Symptom relief rate and change of ECG were found to be more desirable in the Hypnotic acupuncture therapy group than in the pure acupuncture group (P<0.01,P<0.05). Pre-post treatment comparisons on levels of anxiety, depression, ET and NO also showed that hypnotic acupuncture therapy was superior to the pure acupuncture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hypnotic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angina pectoris, in terms of its treatment effects on both mental and physical improvement.

    Hypnotic acupuncture therapy angina pectoris ET/NO
  • 肝病瘀血舌象患者与血瘀证各组ET/NO的临床实验研究

    《四川中医》 CSTPCD 2008年5期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瘀血舌象肝病患者不同血瘀证及其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肝病瘀血舌患者血液ET、NO的测定.结果:肝病瘀血舌不同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ET、NO、NO/ET的比较表明:肝病瘀血舌血瘀证各组的ET、NO、NO/ET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病瘀血舌不同血瘀证组与气虚血瘀组比较结果显示:肝瘀痰阻和气滞血瘀的ET、NO与气虚血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瘀血舌不同肝病组与正常组的ET、NO、NO/ET的比较表明:肝病各组的ET、NO、NO/ET显示增高(P<0.01).结论:瘀血舌不同肝病各组及血瘀证组的ET、NO、NO/ET显著增高,说明NO与ET水平的升高与肝细胞受损有关.肝瘀痰阻和气滞血瘀的ET、NO与气虚血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可能与肝病的肝瘀痰阻型造成的血瘀程度要比其他型更严重有关,因此ET、NO、NO/ET可能是反映肝病瘀血舌患者的血瘀程度的指标.

    肝病 瘀血舌象 血瘀证 ET/NO 实验研究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