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D风险患者,往往也表现异常脂蛋白血症,异常脂蛋白血症指的是:偏低的HDL C,抬高的甘油三酯,和/或尺寸小的LDL颗粒数量增加.我们建议,患者存在的每个风险因素都进行针对性治疗,并以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为重点.在异常脂蛋白血症治疗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大多数CMR成年患者的异常脂蛋白血症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对于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CMR患者,使用apoB测量值来指导治疗的调整;也就是说,在以LDL C和non HDL C为治疗目标之后,如果没有达标,以apoB为治疗目标;●表1总结的治疗目标,可使伴有异常脂蛋白血症的CMR患者在生存方面获益;●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以确定以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脂蛋白为目的的药物治疗,是否具有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有利于人口减少CVD事件的策略重点,在于生活方式干预.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患病率约为1/500,是导致青年猝死的首要病因,也是引起不同年龄段心力衰竭与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1-8]).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现已明确至少12个编码肌小节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心室肥厚的表型~([2-3,6]).
运用延迟钆增强(LGE)心脏核磁共振(CMR)可检测出射频(RF)消融程序治疗AF导致的局部瘢痕.左房和肺静脉(PV)瘢痕程度与消融成功与否有关.贝丝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的Peters及其同事运用CMR评价了RF对房颤(AF)患者的心脏损伤及消融方式与治疗成功的关系,其结果发表于新近出版的JACC心血管影像杂志上(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09,2:308-316).
2007年最新发表的心肌梗死诊治指南将影像学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之一.影像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技术甚至能识别1g的坏死心肌组织,而被誉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准”[1],并已成为评估患者预后最具优势的方法之一.
通过采用CMR(Capture-Mark-Recapture)法,即捕获-标记-再捕获法在社区居民疾病调查中的案例研究,说明了CMR法在居民健康需求诊断中应用的方法及其实用价值,对卫生服务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