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开发一种综合评估高心率小动物心功能和组织特性的MR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 所有的动物实验研究均得到当地动物保护委员会批准.小动物Look-Locker反转恢复(SALLI)研究是在临床上配备了70mm电磁线圈的3.0T MR上实施的.SALLI包括,分段、心电门控以及多模重建体系的预反转恢复Look-Locker型脉冲序列.特别是暂时欠采样和径向非平衡稳态自由进动技术的应用,分别能加快数据采集速度及减少运动伪影的产生.采用9个琼脂糖凝胶体模研究不同序列的设置.在体研究中,10只SD( Sprague-Dawley)大鼠用于评估注射钆喷酸二甲葡胺前、后的正常T1值.7只采用外科法产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大鼠用于测试心肌损伤检测的可行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离体组织T1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在体组织梗死区域与远端区域T1的差别以Wilc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 体模研究阐述了T1测定的系统状态,并通过使用简单的线性校正算法使T1的误差减少到(1.3±7.4)%.增强前、后的心肌层及血液的T1值处于狭窄的正常范围内.SALLI展示了在梗塞区域内的运动功能减退(通过动态图像),心肌水肿(通过对比增强之前的T1图像)以及心肌坏死(通过对比用钆增强之后的T1图像以及延迟的钆增强图像).结论 该MR成像方法使高心率心肌T1图像、动态图像以及预反转恢复序列图像这三者同步生成成为了现实.对于在高心率下心肌T1图像变化、功能以及延迟的钆增强图像,可以用SALLI实现其同步性和时效性进行评价.
目的:利用造影剂增强的心脏磁共振成像(contrast-enhanced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CMR)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特点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入选了123名住院期间行CE-CMR检查的DCM患者(年龄45±12岁,男性98名),利用CMR的短轴电影成像评价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利用心肌延迟钆增强成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评价心肌纤维化,利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评价室速。中位随访时间为29(3~79)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或室速。
运用延迟钆增强(LGE)心脏核磁共振(CMR)可检测出射频(RF)消融程序治疗AF导致的局部瘢痕.左房和肺静脉(PV)瘢痕程度与消融成功与否有关.贝丝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的Peters及其同事运用CMR评价了RF对房颤(AF)患者的心脏损伤及消融方式与治疗成功的关系,其结果发表于新近出版的JACC心血管影像杂志上(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09,2:308-316).
为评价动态增强3D T1W MRA对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作用和准确性,作者自1998年6月到1999年3月对连续32例患者(男13例,女19例;平均49岁,19~78岁)进行了影像检查评价有无颅内动脉瘤.临床症状包括剧烈头疼、视觉障碍(突发动眼神经麻痹)和眩晕.4例有原因不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6例有动脉瘤手术史(留置金属夹).采用1.5T MRA扫描设备,标准的头线圈,先行SE序列采集,然后团注2ml钆对比剂行梯度回波序列(15/2.8=TR/TE,60°翻转角)T1W横断面采集.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特点. 资料与方法对13例确诊为脑膜癌病的患者,行头颅MRI常规扫描和Gd-DTPA增强扫描,分析脑膜癌病患者的MRI表现. 结果 MRI常规扫描脑膜均未见异常.增强后,按脑膜强化的部位分:硬脑膜-蛛网膜强化1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2例,混合型强化8例;按脑膜强化的形式分:线型强化7例,混合型强化4例,无单纯结节型强化.2例脑膜无任何形式强化的患者,其中1例腰髓增强MRI检查见硬脊膜线型强化.其他影像学表现为脑沟回消失、侧脑室增大、交通性脑积水等. 结论国内脑膜癌病患者的MRI表现与国外不一致,国内患者更适合采用脑膜强化的形式分类方法,增强MRI检查在显示脑膜异常方面极为敏感,对诊断脑膜癌病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