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特征,胰星状细胞(PSC)的活化在胰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白介素(IL)和瘦素(Leptin)等在PSC增生、活化和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信号途径发挥不同作用.信号级联最终通过转录因子如核转录因子KB(NF-κB)、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Krüppel样转录因子(KLF)家族成员等,与特定的DNA"靶位"结合对致纤维化靶基因发挥调控作用.
慢性胰腺炎以胰腺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组织学特征.由于慢性胰腺炎症状隐匿,诊断方法滞后,长期以来临床研究进展甚微.建立可靠的胰纤维化动物模型,对于胰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蛙皮缩胆囊肽(caerulein)反复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胰纤维化模型,观察不同时期大鼠胰腺的病理变化、VG胶原染色结果及α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来评估造模效果及可靠性.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胰星状细胞(PSC)以建立合适的体外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胰纤维化的分子发生机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改良Apte MV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PSC,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自发绿色荧光对原代培养的PSC加以鉴定.结果 PSC与肝星状细胞(HSC)具有相似的特征,细胞呈梭形或星形,细胞骨架蛋白GFAP染色阳性,由于胞质内含维生素A脂滴,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于328 nm波长处可见自发绿色荧光.结论改良酶消化法可用于体外分离培养PSC,PSC分离培养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PSC活化与抑制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体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