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脱羧酶】相关文献(3)
  • p53基因变异的B细胞淋巴瘤小鼠甘氨酸脱羧酶表达研究

    目的 了解p53基因变异和B细胞淋巴瘤甘氨酸脱羧酶(GLDC)表达的关系.方法 基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ALB/c裸鼠分为p53蛋白阳性组和p53蛋白阴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组织甘氨酸脱羧酶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B细胞淋巴瘤组织甘氨酸脱羧酶蛋白表达.设计GLDC特异性siRNA转染人B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采用t检验比较GLDC mRNA和GLDC蛋白表达组间的差异,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阴性对照siRNA组、空白对照组和GLDC siRNA转染组增殖能力的差异.结果 相对于p53蛋白阴性组,p53蛋白阳性组GLDC mRNA和蛋白表达都升高,GLDC mRNA表达在p53蛋白阴性组为2.38±0.26,在p53蛋白阳性组升高到11.32±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4,P<0.01).相对于阴性对照siRNA组(0.61±0.06)和空白对照组(0.51±0.04),GLDC siRNA转染组(0.22±0.0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5),结论 p53基因变异和B细胞淋巴瘤GLDC表达有直接的关系.GLDC基因能促进p53基因变异B细胞淋巴瘤增殖.GLDC的研究可能为治疗B细胞淋巴瘤提供新的靶点.

    B细胞淋巴瘤 p53基因 甘氨酸脱羧酶 siRNA
  • 重组甘氨酸脱羧酶基因工程菌生产L-5-甲基四氢叶酸

    《中国新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3年20期

    目的:针对叶酸代谢通路中的甘氨酸脱氢酶(GDC)构建高效表达GDC的重组菌E.coli BL21(pET22b-gcvP)并检测L-5-甲基四氢叶酸(L-5-MTHF)的增加量.方法:采用PCR法获得GDC基因gcvP,分别在其两端加上HindⅢ和Xho Ⅰ酶切位点,经HindⅢ和Xho Ⅰ双酶切后,连接到经同样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ET22b中,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验证正确后,转化至E.coli BL21中.乳糖诱导重组蛋白表达,进行SDS-PAGE电泳,HPLC检测L-5-MTHF产量.结果:经双酶切与测序鉴定证实原核重组载体pET22b-gcvP构建成功,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4×103,与GDC大小相符.与原始菌相比,重组菌的L-5-MTHF的产量增加了23.1%.结论:重组甘氨酸脱羧酶基因工程菌能够提高L-5-MTHF产量.

    L-5-甲基四氢叶酸 甘氨酸脱羧酶 克隆 原核表达 双酶切
  • B细胞淋巴瘤甘氨酸脱羧酶的表达研究

    《中国急救医学》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5年z2期

    目的 研究B细胞淋巴瘤甘氨酸脱羧酶的表达.方法 建立B细胞淋巴瘤动物模型研究甘氨酸脱羧酶在B细胞淋巴瘤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组织甘氨酸脱羧酶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组织甘氨酸脱羧酶蛋白表达.结果 B细胞淋巴瘤组织甘氨酸脱羧酶mRNA表达由正常对照组的1.16±0.16升高为8.52±0.58;甘氨酸脱羧酶蛋白表达由正常对照组的2.35±0.24升高为16.36±1.06,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B细胞淋巴瘤组织甘氨酸脱羧酶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甘氨酸脱羧酶诱导细胞的糖酵解和甘氨酸/丝氨酸代谢发生改变,导致嘧啶代谢促进肿瘤发展.可能上述原因导致B细胞淋巴瘤生长和复发.

    B细胞淋巴瘤 甘氨酸脱羧酶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