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应用MicroScan AutoSCAN-4专用NC21鉴定板筛选大肠埃希菌产ESBLs,用表型确证试验验证,并研究大肠埃希菌对体外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大于70%;51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52.9%,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仅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在14.8%以下;非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大于70%的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结论: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具有较高的产ESBLs流行率,对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应以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为首选药物.
目的 了解重组卡介苗(BCG)和野生BCG对人外周单核细胞(hPBMC)上TLR的调节差异,揭示hIFN-α-2b对hPBMC上TLR4的表达是否具有协同增强效应,以及BCG介导免疫细胞活化效应的新机制.方法 比较研究重组hIFN-α-2b-BCG和野生型BCG,及其上清和等量干扰素对TLR4表达的调节,以及表达TLR4淋巴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以淋巴细胞作为空白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对TLR4进行检测,MTT法检测肿瘤细胞杀伤效应.结果 证实了重组BCG和野生BCG对hPBMC的TLR4的表达均有正调节及抗肿瘤效应;重组BCG对hPBMC的TLR4表达的调节优于野生BCG(P<0.05);重组BCG上清和外源性等量干扰素对TLR4表达皆有正调节作用,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重组BCG上清与野生BCG上清相比,对hPBMC诱导TLR4表达差别显著(P<0.05);与野生BCG组相比,重组BCG组表达TLR4的hPBMC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显著增强(P<0.05).结论 重组BCG的脂多糖和持续分泌的hIFN-α-2b对hPBMC的TLR4表达均有正调节作用,并加强表达TLR4淋巴细胞的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
目的:表达蓖麻毒素A链(RT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 (GFP-RTA),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研究.方法:采用PCR法从重组质粒pKK233.2-RTA中扩增出蓖麻毒素A链基因,然而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构成GFP-RTA融合基因;GFP-RTA经PCR扩增,与T载体连接,用内切酶从T-GFP-RTA中切下GFP-RTA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在BL21(DE3)中表达GFP-RTA融合蛋白,通过金属螯合和层析纯化,MTT法检测融合蛋白的细胞毒性.结果:测序发现插入的融合基因全长序列完全正确,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分子量正确;经诱导表达后,菌体产生绿色荧光,MTT法表明该融合蛋白呈现与RTA相似的细胞毒性.结论:从大肠杆菌表达的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具有蓖麻毒素A链和绿色荧光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可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