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致病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院内感染监测(NNIS)报告指出:从l 990-01~1996-03铜绿假单胞菌在所有院内感染致病菌中排第5位,在革兰阴性菌中排第2位[1].
目的:探讨4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类型.方法:采用K-B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筛选,PCR法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IMP和VIM的检测.结果: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为27.3%,其次为环丙沙星(20.5%)和头孢吡肟(15.9%);4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扩增出IMP型阳性株4株,未检测到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可以考虑使用.北京天坛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中,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分析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变化.方法:对3 a来从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a共分离出5 695株细菌,27个细菌种,肠杆菌科细菌3 795株,占65.9%;非发酵菌1 941株,占34.1%;分离率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2008年肠杆菌科细菌对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2008年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结论: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强,醋酸钙不动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金属酶情况,分析其耐药特点.方法 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临床送检各种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药敏纸片法对金属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结果 在59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亚胺培南214株,耐药率为36.2%,其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36株,产酶率为16.8% (36/214);药敏结果显示,59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舒普深、阿米卡星和特治星敏感率较高,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和头孢泊肟耐药率较高.结论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金属酶的产生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及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应参考实验室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