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硝西泮注射液具有抗焦虑、抗抑郁、催眠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神经性疾病和癌痛的治疗.近年来其作为辅助用药,在疼痛临床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本研究主要观察该药在疼痛治疗前、后的镇静和镇痛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氯硝西泮注射液,属苯二氮杂( )类药物,为抗惊厥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其鉴别项(1)为:取本品3ml,加稀盐酸1ml,滴加碘化铋钾试液,即生成橙红色沉淀,放置后沉淀颜色变深.在近几年的生产检验中,我们发现此操作方法不妥,鉴别结果容易呈负反应.经试验证实氯硝西泮注射液处方中的溶剂对鉴别结果有干扰.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实验研究.
患者女,26 a,初中文化,未婚,待业.因滥用海洛因6 a入所.自行采用股静脉注射已近1 a.现每日滥用海洛因约0.5-1.0 g,分3-4次注射.入所前10 h经左侧股静脉注射海洛因约0.2 g,入所后尿液吗啡定性检测阳性,戒断症状明显,应用氯硝西泮注射液静脉点滴加支持疗法,进行脱毒治疗5 d后,戒断症状逐步缓解.但患者诉说腰部疼痛难忍,夜间难以入睡,影响直立和行走.查体:消瘦,神志清楚,心肺听诊无异常.双上肢前臂皮肤沿浅静脉走向布满陈旧性针痕及色素沉着.双侧腹股沟皮肤见多个新旧针痕,右侧腹股沟韧带下缘见一圆形大小约1.5 cm×2.0 cm的硬节,无触痛.腰部活动受限,无明显的压痛.X线检查:腰椎及骶椎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梅毒血清、HIV均无异常发现.入所d9进行盆腔CT检查时发现:右侧髂窝内见一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密度均匀,有包膜,大小约4.5 cm×6.1 cm,CT值31 HU.诊断为:(1)海洛因依赖;(2)右髂窝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经抗炎治疗而痊愈.
患者,男,20 a,无业,初中文化.患者于2000年4月开始烫吸海洛因,近1 a来改为静脉注射1.0 g*d-1,入所体检无特殊,尿检吗啡(+).给予美沙酮替代递减治疗,每日8:00和16:00分2次口服,d1 50 mg,d2 40 mg,d3 35 mg,d 311∶00患者自诉头痛、畏寒、竖毛等不适,至14∶00诉上述症状仍未缓解,当即予氯硝西泮注射液2 mg+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点滴,将16:00的美沙酮提前口服,约0.5 h后入睡.16∶00发现患者呼吸浅表,每分钟4-6次,呼之不应,压眶反应消失,瞳孔直径1.5 mm.急予iv纳洛酮0.4 mg,2 min后呼吸增至每分钟20次,意识恢复.5 min后再次昏迷,又反复给予纳洛酮0.4-0.8 mg,iv或静脉点滴维持.于18∶40意识完全恢复,呼吸恢复正常.d4未予美沙酮,改用凯尔丁0.2 mg 每日3次(仅中午服1次),但在下午15:00发现患者再度昏睡,呼吸浅表,每分钟12-17次,先后iv 2次纳洛酮(0.4、0.8 mg,每小时1次)于17∶00意识恢复.此后未再使用任何药物,也未出现戒断症状,住院13 d出院.
目的:观察艾斯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艾斯西酞普兰片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仅采用艾斯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治疗1.5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结论艾斯西酞普兰片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焦虑症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评价利培酮配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病程<3年的80例首次住院,选用利培酮治疗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氯硝西泮(合用组)和未合用氯硝西泮(对照组)各40例,进行8周治疗.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治疗2周后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精神病理因子分及症状群中激活性、偏执、攻击性分值均显著下降;治疗4周末时利培酮剂量合用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利培酮配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缩短疗程,改善其阳性症状及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