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经抢救恢复后经过数日或数周表现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临床上称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其发病率国内报道不一,多在0.2%~47.3%之间[1].DEACMP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减少其发病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药物治疗可降低DEACMP的发生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经抢救恢复后经过数日或数周表现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临床上称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其发病率国内报道不一,多在0.2%~47.3%之间[1].DEACMP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减少其发病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药物治疗可降低DEACMP的发生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1].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小血栓的形成[ 2],而高凝状态和微小血栓又可加重肺心病的症状,此时机体D -二聚体明显增高,如何能更好地降低血浆D- 二聚体,改善肺心病患者的高凝状态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常规治疗肺心病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周,观察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取得明显的效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1].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小血栓的形成[ 2],而高凝状态和微小血栓又可加重肺心病的症状,此时机体D -二聚体明显增高,如何能更好地降低血浆D- 二聚体,改善肺心病患者的高凝状态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常规治疗肺心病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周,观察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取得明显的效果.
本文观察了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用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的基础上,经用低分子肝素钙、洛伐他汀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用低分子肝素钙和血栓通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常规药物加功能锻炼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①常规药物:a.肠溶阿司匹林,0.3g/次,1次/d,口服;奥扎格雷钠80mg+5%葡萄糖溶液500mL,1次/d,静滴;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5mL/次,1.0mL/d,皮下注射;b.五神汤(茯苓、车前子各30g,金银花90g,牛膝15g,紫花地丁30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②功能锻炼.治疗组32例针灸百会、神聪、风池、太阳,捻转提插;留针30min,提插捻转3~5次,1min/次,1次/d;常规药物加功能锻炼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ADL评分、FAC评分、Fug1-Meyer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38%.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能力ADL评分、运动功能FAC和Fug1-Meyer评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常规药物加功能锻炼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纯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均予扩血管、活血化瘀、保护脑细胞等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后各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它们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在改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方面,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用药安全,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线药物.小剂量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塞安全有效,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的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巴曲酶针应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TIA住院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钙素钙针皮下注射,并给予巴曲酶针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低分子钙素钙针皮下注射.结果: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小.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巴曲酶针应用治疗TIA临床效果满意,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90例在48小时内急性脑梗塞的患者人为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每周都有显著进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症状改善明显,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联合普通肝素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血管再通,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临床上行皮下注射经常会出现皮下出血致腹壁瘀点、淤斑甚至硬结等现象,引起患者的紧张和担忧.笔者在呼吸内科工作中观察发现其不良反应除血小板减少,轻微出血外,引起皮肤瘀斑最为常见.长期注射,可使注射部位肚脐周围瘀斑连成一片,对患者及家属精神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提高药物的疗效,减轻其不良反应,本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14例下肢创伤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DVT形成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TT、PT、APTT及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T、PT、APTT及FIB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形成率为8.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与预防DVT的形成,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凝血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仅血气分析改善较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在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中可较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凝血及血气分析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NS)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于宾阳县宾州镇芦圩卫生院接受治疗的88例小儿NS的临床资料,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儿常规应用强的松,观察组患儿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APT、PT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24 h尿蛋白、TC、血白蛋白以及D-D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NS患儿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改善患儿高凝状态,降低出血危险性,并加快缓解,建议临床推广.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用于下肢创伤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为低分子肝素钙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下肢创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防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都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其他髋部手术,在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行为与功能锻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结果 观察组术后14天的下肢周径与血流速度分别为(20.14±0.28)cm和(0.92±0.14)m/s,均优于对照组的(25.44±0.31)cm和(0.62±0.34)m/s(P<0.05);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用于下肢创伤患者术后,能缩小下肢周径,提高血流速度,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目的 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择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保护血管、抗过敏、抗感染及注射激素等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随访半年内患儿紫癜肾炎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尿红细胞计数与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尿红细胞计数与ALB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皮肤病症、胃肠道不适及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半年内,研究组患儿紫癜肾炎发生率为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的PLT、APTT、P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LT、APTT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P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明显改善患儿肾功能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紫癜肾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1)采用常规药物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n=22)在对照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胸痛缓解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12 h冠脉再通率与心脏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72.7%、13.6%,分别优于对照组的33.3%、42.9%(P<0.05).观察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好,可减少心脏事件,改善预后,有临床推广价值.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尿激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胸痛缓解时间、12 h内血管再通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时间、ST段下降超过50%时间、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胸痛缓解、CK-MB变化、ST段下降超过50%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 h内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76%)显著高于对照组(67.3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16%)与对照组(6.12%)差异不大(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对患者高凝状态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产科收治的60例EOSP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D-D、F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D-D、F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脐动脉S/D值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胎儿脐动脉血流灌注,改善产妇病理性高凝状态.
目的 探讨叶酸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效果及对患者叶酸、Hcy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9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8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治疗为常规组,另48例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片治疗为叶酸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叶酸组和常规组的活产率分别为93.75%和79.17%(P<0.05);叶酸组治疗后的红细胞叶酸、血清叶酸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常规组,血清Hcy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常规组;两组治疗后的血清HCG、P、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叶酸组改善效果较常规组更佳;叶酸组和常规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33%和6.25%(P>0.05).结论 叶酸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用于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叶酸水平,下调HCY的高水平表达,纠正激素水平紊乱,继而可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U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休息、戒烟以及根据病情给予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荆、钙通道阻滞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ACEI)、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2次,口服氯吡格雷75mg、辛伐他汀20mg,睡前服用,以14天为1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的心绞痛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 2013年1月期间剖宫产术后有深静脉血栓(DVT)的高风险患者6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剖宫产术后24h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2500U,1~2次/日,连续3日;对照组不用.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分成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激素+低盐饮食+利尿药+贝那普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并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1.3%)高于对照组(76.2%)(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TC)、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水平均下降,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血浆白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20例疗效观察.方法:将3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12例.治疗组在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入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减轻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方面效优于对照组.
目的 探寻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方法 治疗,研究组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方法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 h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12 h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有效溶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管血流,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其临床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症状消失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加速康复,改善预后,安全有效.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在皮疹消退的时间、消化道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应用于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中效果显著,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综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满意度.方法:选取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干预(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且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82.5%;两组各比较结果均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应用于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情绪发生率,同时提高治疗质量,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观察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总结相关经验,为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塞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入的50名急性脑梗塞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2组的患者采取相同的治疗手段,其中治疗组的患者比对照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加入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肌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效果显著.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过程中效果明显,有助于患者减轻痛楚,尽快恢复健康.有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