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对正常人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的影响.方法 对1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狭窄<50%的正常人,进行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分别在静息状态、5、10、20、30和40 μg/ (kg·min)测定左室各心肌节段心内膜下心肌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及各级负荷状态下左室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从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加.在心尖段,后间隔和下壁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大于其他节段;在中间段,下壁和前间隔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大于其他节段;在基底段,前壁和后壁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大于其他节段.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心肌各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随着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大多数节段在多巴酚丁胺剂量20 μg/ (kg·min)时达到峰值,个别节段多巴酚丁胺剂量30 μg/ (kg· min)时达到峰值,峰值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与同组静息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酚丁胺剂量40 μg/ (kg·min)时,大多数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与静息状态比较轻度下降,个别节段稍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心肌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随着多巴酚丁胺负荷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剂量达到40 μg/ (kg·min)时,开始恢复到静息水平或有所降低.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密度测定以正常心肌组织细微变化的分辨能力.方法对41名健康医学生胸骨旁左室腱索水平短轴观的前壁、室间隔、下壁及侧壁的心肌进行声学密度(AD)检测,比较吸入硝酸异山梨醇酯(ISDN)前后测值的变化.结果①心脏各壁的AD平均值(AⅡ)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以下壁测量值最大,前壁次之,室间隔最小,与多位作者的研究结果互不相同.②吸药前后心脏前壁及室间隔AⅡ的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吸药后前壁的AⅡ变小,而室间隔则相反,AⅡ变大.心脏下壁、侧壁的AⅡi以及各壁的AD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PPI)、离散度(SDI)在吸药前后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①按目前的仪器条件,不同的操作者对心脏各壁的AD测定无法在统一条件下进行,故AD技术对心脏的研究应在相同频率、增益(包括总增益及TGC、LGC)和深度条件下,对同一切面同一部位心肌的不同状态进行比较才合理.②AD技术对正常人左室腱索水平短轴观的前壁及室间隔心肌组织的改变分辨力较高,敏感定量指标为A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