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员,女,47岁.因右侧腮腺区域肿块就诊.患者有口干、眼干、牙龈溃烂、牙齿变黑等症状.临床诊断为多型性腺瘤,肿块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小涎腺泡间,导管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导管部分扩张,符合舍格伦综合症.CDFI(HDI 5000,探头频率5~12MHz)检查所见,右侧腮腺区域查见34mm×14mm×35mm低回声肿块(图1),右侧耳下查见15mm×15mm×9mm低回声肿块,两个肿块性质相似,边界清楚,欠规则,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暗区,可见蜂窝网络状回声,其网络处血流信号极为丰富(图2),查见明显低速动脉血流频谱,肿块特征类似淋巴瘤的肿块特点.两侧腮腺区域未见正常腮腺实质回声.
目的探讨唾液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与舍格伦综合症(SS)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连续监测法测定30例经临床确诊的SS患者、正常对照组及常见口腔粘膜病组唾液AST、LDH含量.结果SS患者唾液中AST、LDH平均含量分别为134.9U/L和275.0U/L,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的平均含量.酶含量异常率u 检验,SS组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见口腔粘膜疾病对照组(P<0.01).结论 SS患者唾液中AST、LDH明显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S的病变情况,与SS严重程度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患者,男,60岁,半年前发现双侧颌下区肿块曾在外院就屯诊.B超提示:①双侧下颌下腺肿大.②下颌多发低回声团(淋巴结).以"颌下腺炎"收入院.入院后行肿物穿刺.病理检查:见大量淋巴细胞,倾向淋巴结炎.
舍格伦综合症(Sj 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涎腺和泪腺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出唾液和泪液分泌减少及涎腺淋巴细胞浸润.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及涎腺淋巴细胞浸润现象都是SS诊断依据之一,本研究探讨唾液蛋白电泳在SS诊断中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抗Ro-52 kDa自身抗体与抗SSA抗体的关系及其在中国人群中SLE和SS等自身免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其中SLE 50例,SS 50例,其他自身免疫病30例,50例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所有标本中抗Ro-52与抗SSA抗体,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标本ANA核型.结果 抗Ro-52和抗SSA抗体阳性率在SLE患者中分别为60%和64%,在SS中分别为72%和82%,在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分别为30%和23.33%,均高于健康对照组(6%),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Ro-52和抗SSA抗体阳性对诊断SLE和SS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二者的确切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