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妇科、外科、泌尿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妇科腹腔镜手术是近些年来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手术方法之一。它是通过腹腔镜和相关的设备把原来必须开腹才能进行的妇科手术简单化,该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如损伤小,恢复快,粘连少,美观等[2]。术中为了观察有无出血同时清除积血、渗液和碎小标本组织以保持术野清楚,常选择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洗,并有利于减少术后腹腔脓肿、积液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采用合理的冲洗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选取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妇科患者,采用2种冲洗方法,并进行了分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肝移植术后腹腔脓肿以肝脓肿和膈下脓肿常见,其中肝脓肿文献报道发生率即超过2%[1],发生腹腔脓肿后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针对性用药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状况,提高生存率心[2-3].脓液和全血培养及药敏可作为选择用药金标准,但实验室结果之前的经验性用药同样重要.笔者回顾性分析8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腹腔脓肿机体病原菌细菌学状况,以期提高经验性用药准确性.
开腹阑尾切除术切口较小,暴露不充分,术后腹腔脓肿形成、切口感染率均较高,易继发肠梗阻,尤其是急性重型阑尾炎(即化脓、坏疽性阑尾炎继发腹膜炎)时.随着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被外科医生和患者认可.急性重型阑尾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更具有优势[1],但这类重型阑尾炎手术完成较为困难,甚至需要中转开腹才能完成.我院2009年2月~ 2010年6月对37例坏疽、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采用腹腔镜下原位逆行切除阑尾,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98例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均符合《希氏内科学》中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治疗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平均64岁;2个脏器衰竭2例,3个脏器衰竭15例,4个脏器衰竭10例,5个脏器衰竭7例,6个脏器衰竭5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脓毒血症9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腹膜炎9例,颅脑手术后并发脓毒血症4例,外伤性消化道穿孔术后腹腔脓肿4例,腹腔透析后脓毒血症10例,人工流产后脓毒血症5例,其他病因脓毒血症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平均56岁;2个脏器衰竭10例,3个脏器衰竭17例,4个脏器衰竭12例,5个脏器衰竭6例,6个脏器衰竭4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脓毒血症10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腹膜炎6例,颅脑手术后并发脓毒血症8例,外伤性消化道穿孔术后腹腔脓肿5例,腹膜透析后脓毒血症8例,人工流产后脓毒血症9例,其他病因脓毒血症3例.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均衡性.
我院自1986年3月至1994年12月共施行阑尾切除术5760例,术后发生腹腔脓肿者16例(发生率0.002%),院外阑尾炎术后腹腔脓肿转入我院18例,均经手术治愈.现结合临床报告如下.
我院从1995~2005年共诊治21例阑尾切除术后腹腔脓肿病人,取得了一定经验,我们认为重在预防,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31岁,70 kg,因“剖宫产术后15 d,下腹痛伴发热3 d”就诊,拟“剖宫产术后,盆腔炎性疾病”收入院。患者入院行CT检查提示盆腹腔脓肿。经腹脓肿穿刺引流术后2 h,患者诉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少尿,胸片提示有中等量胸腔积液,由于脓肿引流不畅决定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患者入手术室,神清,急性病容,BP 90/60 mmHg,HR 138次/min,R 24次/min,吸氧状态下SpO292%。予局麻下右颈内静脉穿刺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并连续监测CVP,局麻下左肱动脉穿刺行连续动脉监测。给氧去氮2 min后静脉推注芬太尼0.1 mg、咪达唑仑2 mg、顺式阿曲库胺15 mg、丙泊酚80 mg后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操作过程约10 s,患者SpO2迅速跌至76%。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后SpO2逐渐上升至97%。设置机械通气参数为 VT 420 mL,R 14次/min,I∶E=1∶2,吸入1%~2%七氟烷维持麻醉。术始测动脉血气显示:pH 7.21,PCO249 mmHg,PO2100 mmHg,乳酸4 mmol/L,Ca2+0.96 mmol/L,Hb11.5 g/L,BE-8.3 mmol/L。给予甲强龙40 mg、10%葡萄糖酸钙1 g、呋塞米80 mg静推,5%碳酸氢钠250 mL静滴。妇科、外科联合探查,共吸出腹腔脓肿液约1500 mL,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泛发性腹膜炎、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术中通过输注胶体液提高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并结合利尿减轻循环负荷,BP逐渐上升至140/70 mmHg左右,HR下降至120次/min左右,CVP由11 cmH2O降至6~8 cmH2O。手术历时70 min,共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500 mL、羟乙基淀粉注射液800 mL,出血量50 mL,尿量1200 mL。术毕复查血气显示pH 7.32,PCO244 mmHg,PO2121 mmHg,乳酸2.4 mmol/L,Ca2+1.06 mmol/L,Hb 10.2 g/L,BE-4.0 mmol/L。术毕带气管导管送入ICU继续治疗,2 d后拔除气管导管,20 d后康复出院。
目的:探讨术后腹腔脓肿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07例术后发生在膈下、肠间、盆腔及多发性腹腔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89例(83.2%),好转5例(4.6%),死亡13例(12.2%),其中死亡病例中有11例为多发性脓肿.结论:早期诊断,利用多种检查技术准确定位、及时引流、保证引流通畅,联合应用抗生素和支持治疗是提高腹腔脓肿治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