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系统评价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改善痴呆症患者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Wan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12月,搜集与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和痴呆症患者认知功能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总样本量354例,平均年龄(75.4±5.24)岁,文献总体质量中等.Meta分析显示,CCT干预组痴呆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得分较对照组高(WMD=0.36,95%CI:0.13~0.58,P=0.002),记忆功能也较对照组高(WMD=0.37,95%CI:0.13~0.61,P=0.002).亚组分析显示,CCT对不同程度痴呆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均有提升作用,血管性痴呆CCT组总体认知功能改善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对轻度痴呆患者的记忆功能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和记忆功能,但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轻度痴呆患者记忆功能是否有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海马功能连接模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改善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例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等分为认知训练组(n=15)和对照组(n=15),认知训练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RehaCom系统),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所有受试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认知神经量表评估(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韦氏记忆量表,以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及静息态下海马功能连接模式的改变情况.结果:①认知训练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②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认知训练组患者大脑与左侧海马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楔前叶、右额内侧回、右侧额下回、左侧颞中回等;与右侧海马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右侧额上回、小脑后叶、左侧楔前叶等.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而静息态海马功能连接模式的转变可能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患者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具有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加用计算机辅助训练,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增加(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够改善脑外伤患者认知及独立性功能障碍。
目的 研究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脑卒中并发认知障碍的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组及对照组,计算机认知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常规认知康复训练、计算机注意力、记忆、计算、思维及知觉共五方面系统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认知及康复训练,训练时间2个月.在训练前、训练2个月时分别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Fugl-Meyer量表及FIM功能独立性量表对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各组病人训练前认知、运动功能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病人训练2个月时,两组之间MMSE、Fugi-Meyer量表及FIM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认知障碍的脑卒中病人,同时给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常规认知及康复训练,有利于其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脑卒中常见临床症候群,我国首发脑卒中患者3个月内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30.7%[1],是脑卒中治疗康复的重要瓶颈,早期康复将极大地促进脑卒中患者的顺利康复.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康复训练(Computer-assiste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Recovery,CACR)是随着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发展而形成和日臻完善的认知障碍康复新技术,但在PSCI方面的运用仍需推广,现就CACR在PSCI康复治疗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 )配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作用。方法2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和对照组(n=14)。2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高压氧及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结果治疗组认知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知功能。
目的:观察背景音乐下头皮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20例,3组患者均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观察2组增加头皮针治疗,观察1组增加背景音乐下头皮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试(LOTCA)、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LOTCA、FM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0.05).且观察1组LOTCA总分、子项目中除注意力外各项以及FMA和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观察2组的LOTCA总分、视知觉、思维操作、视运动组织以及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观察1组的思维操作及LOTCA总分较观察2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结论:背景音乐下头皮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全面改善,优于单纯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和结合头皮针治疗的患者.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训练组、rTMS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认知训练组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rTMS组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计算机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3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3组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的MMSE、MoC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的MMSE、Mo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MBI评分均优于认知训练组、rTMS组(P<0.05).结论: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辅助训练、常规训练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辅助训练组加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所有病例均于训练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筛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辅助训练组及常规训练组的 MMSE、MoCA、FIM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8周后,2组的 MMSE、MoCA、FIM 评分均较前显著提高(P <0.05),其中辅助训练组的改善更加明显,与常规训练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能整体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