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感染的菌种和药敏状况,我们收集本院2000年7月至2001年12月间206例培养阳性标本,观察其细菌分布,并对其中145例葡萄球菌的药敏状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近年来,大量广谱抗生素的过量使用甚至滥用造成了选择性压力,细菌为适应生存环境可发生突变(包括核苷酸缺失、替换或插入),当突变菌株具备生存优势,可在有抗生素的环境下生存,即对该抗生素产生耐药.耐药基因可由染色体编码,也可由质粒介导,耐药基因可垂直传给子代;更重要的是抗生素耐药基因可在不同细菌菌种间、属间进行水平传播.多个耐药质粒或染色体的基因盒还可组装在一起,产生多重耐药菌,给临床治疗带来重重困难.当前,细菌耐药趋势日益严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备受关注的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染色体介导的Ⅰ类β-内酰胺酶(AmpC诱导酶)的革兰阴性杆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等革兰阳性球菌,都给临床治疗感染带来麻烦.
微生物实验室成功地进行细菌菌种的保存,对于流行病学调查、菌株的变异、耐药性的改变以及教学研究等都十分重要[1].为探讨一种新的保存菌种的方法,从2004年1月-2005年1月对实验室现有保存的菌种选用10种100株菌种根据革兰染色性进行分类保存,以探讨一种操作简便而又实用可靠的保存菌种的方法.报告如下:
胆道感染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而其感染菌的菌株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268例胆汁培养所获得的191株细菌菌种及耐药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目的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本文对1998年1月至2000年7月我院新生儿室感染性疾病患儿516例作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新生儿516例,年龄5~26天,平均年龄12±7.6天,其中呼吸道感染143例,脐部感染141例,皮肤感染94例,消化道疾病73例,围生期感染65例.1.2 血液增菌液生化鉴定及药敏试剂条均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2 方法无菌操作抽取股静脉血3~5ml注入血增菌液,经35℃孵育观察10天,每日晨检查有无细菌生长,发现液体有混浊、溶血、沉淀、菌膜或固相面有菌落生长,取生长物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分离,以获得纯培养.经革兰氏染色后按细菌属种分别接种于生化鉴定条及药敏试剂条,35℃孵育24小时后,用APILAB-PLUS软件进行鉴定细菌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