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赛类杆菌菌株(Bacteroides forsythus ATCC43037)在以TSB为基础培养基中加入酵母提取物,氯化血红素,维生素K3,DTT及NAM,37℃厌氧(80% N2,10% H2,10% CO2)培养7 d,超声波破碎细胞,然后用ReadyPrep TM Sequential Extraction试剂盒按说明书对超声破碎细菌全细胞蛋白进行分步系列提取.
目的:探讨福赛类杆菌在牙周健康者龈沟液中、慢性牙周炎病人牙周袋内、种植体周围炎病人种植周围袋内的含量及其与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58名牙周健康者、60例慢性牙周炎病人、56例慢性种植体周围炎病人龈下菌斑,采用免疫荧光定量16S RNA PCR方法检测福赛类杆菌的含量与分布.结果 牙周健康者龈沟内福赛类杆菌的检出率为8.62%,平均Ct值为0.0122±0.0000;慢性牙周炎病人龈下菌斑福赛类杆菌的检出率为81.67%,平均Ct值为0.0356±0.0018;慢性种植体周围炎病人龈下菌斑赛类杆菌的检出率为85.71%,平均Ct值为0.0563±0.0021.结论:种植体周围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与福赛类杆菌的感染有相关性,种植体周围炎、慢性牙周炎的发病机理可能相一致.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基成分对福赛类杆菌ATCC43037生长的影响,寻找一种有效促进福赛类杆菌生长的培养基.方法:将福赛类杆菌ATCC430 37 接种到5种不同培养基(包括琼脂板和液体培养基)中,在厌氧培养箱内37℃厌氧培养7 d,观察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在λ=550 nm处每24 h测定液体培养菌液A值.细菌通过革兰染色和PCR法鉴定.结果:1.生长在血平板上的福赛类杆菌ATCC43037菌落形态呈粉红色或白色小斑点状,在以BHI 为基础培养基中添加氯化血红素、维生素K3、N-乙酰胞壁酸的No2血琼脂培养基生长最好,而在无氯化血红素、维生素K3及血的No4琼脂板上不生长.2.福赛类杆菌ATCC43037在以TSB 为基础培养基中添加酵母提取物、植物蛋白胨、氯化血红素、维生素K3、N-乙酰胞壁酸和D TT的No1液体培养基生长最好,培养7 d后A值>0.8,在缺乏N-乙酰胞壁酸的No5液体培养基中几乎不生长.3.菌落细菌革兰染色为G 梭状杆菌,PCR法鉴定为福赛类杆菌.结论:福赛类杆菌在血平板和液体培养基中存在不同的生长特性,N-乙酰胞壁酸是福赛类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最重要的成分,DTT有益于细菌生长.
目的:探讨福赛类杆菌与人类唾液富脯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方法:Western-blot方法.将人工合成唾液富脯蛋白用生物素标记,福赛类杆菌全菌蛋白凝胶电泳,半干转移至纤维膜上,观察二者的相互作用.结果:富脯蛋白能与分子量为85KD、65KD、60KD、以及49KD的福赛类杆菌蛋白发生结合.结论:福赛类杆菌存在与人类唾液富脯蛋白相互结合的粘附素.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吸烟与非吸烟者龈下福赛类杆菌(Bf)水平,通过Bf的检出率进一步探讨吸烟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健康者与慢性牙周炎伴吸烟与非吸烟患者共75例,用纸捻法提取每位观察者龈沟液,PCR检测.结果:慢性牙周炎组Bf检出率(59.5%)高于健康组(24.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烟者慢性牙周炎组Bf检出率(72.0%)高于非吸烟者健康组、吸烟者健康组、非吸烟者慢性牙周炎组(15.8%、35.7%、41.2%),P<0.05.结论;Bf与吸烟及慢性牙周炎有密切关系.
目的采用寡核苷酸探针研究龈下菌斑中3种牙周致病菌的分布.方法利用3种寡核苷酸探针对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60个患病位点、10例健康人的10个健康对照位点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进行检测.结果牙周炎位点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分别为91.67%,90.00%和95.6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位点; 有83.33%的牙周炎位点同时检出3种致病菌,3种细菌检出情况为两两正相关(P<0.01).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牙密螺旋体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很高,它们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病作用.
目的: 对可能应用于口腔疾病的中草药进行横向比较和筛选,寻找具有抗牙周病菌能力的中草药. 方法: 采用650 mL*L-1乙醇溶液作为溶剂,从实验药物中分别提取有效部位,通过纸片扩散法筛选能抑制牙周病菌生长的中草药;并用液体稀释法检测其最小抑菌浓度. 结果: 大蒜、丁香、洋葱、厚朴、没食子、槟榔及复方甘草和桔梗对各实验菌株呈现明显的抑菌圈;对B.forsythus 43037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 3.90, 7.80, 1.95, 31.25, 31.17和7.80 g*L-1;对P.gingivalis 33277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63, 3.90, 1.95, 1.95, 30.42, 15.60和62.50 g*L-1. 结论: 筛选出一批抑制牙周病菌生长的天然药物,为中草药防治牙周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