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学研究中,利用细胞内DNA双螺旋结构碱基对与某些核酸荧光染料有良好的亲和力,荧光染料在光的激发下,产生特定的荧光,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其荧光强度(Mean值),及其变异系数(CV值),了解细胞内DNA含量,已成为科学分析细胞DNA含量及其所处周期状态的一种手段[1,2].然而,流式细胞仪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同一样本不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实验室,不同操作人员检测结果亦不一样.其原因既有各实验室评价指标的差异[2-4],也有操作人员个人习惯以及机器本身性能的差异,选定技术参数不同等等.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式细胞仪每秒进样细胞数对检定细胞G0/G1期峰Mean值及CV值的影响,以寻求合适的每秒进样细胞数.
临床输液时,常常需要控制输液滴速,如医嘱规定250ml液体6 h输完.当输液泵不能满足多个患者需要时,或在没有输液泵的基层医院进行输液时,均需要护士通过控制输液调节器调节滴数,这就需要准确计算输液滴速.而原中专教材<护理学基础>[1]所介绍的公式已经欠准确;而且运算程序较复杂,不太适合临床应用.而殷磊主编的本科教材<护理学基础>[2]中推荐的方法,实施也较困难.在此,笔者引入较为准确的滴系数值,以原中专、大学本科2本<护理学基础>的输液滴速计算公式为基础,推导出如下的最新输液滴速计算公式:滴速=输液总量(ml)÷(小时数×3),现报道如下.
在静脉输液时,常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如何正确按照滴系数值(即每毫升滴数),参照一般正常滴数的标准,准确计算输液速度与时间,将对输液的评估与控制起决定性的作用,而护理教科书上滴系数和一般正常滴数的标准与现在临床实际情况不符.笔者根据参考的资料和多年从事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经验,就关于静脉输液滴数与时间的计算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正常滴数的标准,和简单的计算方法,与同行共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