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1岁.左下颌骨无痛性肿块渐进性增大2年,近3个月肿块生长加速、左下后牙松动并在当地医院拔除,病情无好转并出现下唇麻木,于1998年1月14日入院.体检:左下颌骨|3至下颌角区可触及一约5 cm×4 cm大小肿块,粘膜正常,张口受限,|4-8区颊侧骨性膨隆、骨质变薄、触之有乒乓感、无压痛,|7缺失.未发现其他异常.X线检查:左下颌体见5 cm×4 cm密度减低影,其内可见骨间隔.|6根尖吸收.临床诊断:左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行左下颌骨切除加髂骨移植术.
目的:分析牙槽嵴裂自体髂骨移植修复术与矫正鼻底塌陷畸形的关系。方法:对牙槽嵴裂182例患者进行自体髂骨移植,术后待完全稳定期经面部形态测量及x线测量探讨植骨成功与否及鼻底塌陷改善的关系。结果:植骨成功但鼻底塌陷畸形的改善与未成功组有着明显差异,且高于未成功组。结论:对牙槽嵴裂运用自体髂骨移植修复,改善鼻底塌陷畸形效果明显。
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我们设计应用旋髂浅动脉深支为蒂的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8例,获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共8例,男7例,女1例.年龄24~61岁.右手6例,左手2例.相邻4指皮肤缺损4例,3指皮肤缺损4例.8例均为机器伤,污染重,合并不同程度骨关节及肌腱损伤,皮肤缺损面积:15 cm× 10 cm~10 cm×4 cm,清创后以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切取旋髂浅动脉深支为蒂的双叶皮瓣2例,单叶皮瓣6例.4例一期行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3例为复合骨皮瓣植骨,1例行伸肌腱重建术.血管采用端端吻合方式,受区动脉:指固有动脉5例,指掌总动脉1例,桡动脉腕背分支1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1例;受区静脉:指背浅静脉3例,掌背静脉3例,指掌浅静脉1例,旋股外侧动脉伴行静脉1例.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最常见,在癌瘤中又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在我国,口腔颌面部鳞癌多发生于40岁~60岁,男性多于女性,以牙龈癌、舌癌、颊癌、腭癌以及上颌窦癌常见.按照病理分化程度,鳞癌一般可分为Ⅲ级:Ⅰ级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Ⅲ级分化程度差,恶性程度高;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最高,牙龈癌在我国发生率较高,其在恶性肿瘤构成比中居首位,多为分化较高的鳞状细胞癌.我科收治10例口腔颌面部鳞癌病人,经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在骨折的治疗中,骨不连是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在肱骨、胫骨、尺骨等.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中,由于手术剥离骨膜,破坏了骨端的血运,骨不连更易发生.因此,在骨折的治疗中预防骨不连的发生是个重要的课题.2002 年以来我们应用早期植骨的方法预防骨不连,对肱骨、胫骨下1/3骨折、陈旧性骨折以及粉碎性骨端有缺损的病例, 在术中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同时,取自体髂骨移植,两年来共治疗62例,临床观察未发现1例骨不连,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目的评价大段异体骨支撑复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肱骨良性骨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报告分析我院应用大段异体骨支撑复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肱骨良性大段骨缺损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随访时间18~32个月均植骨愈合. 结论异体骨支撑复合自体髂骨移植是修复肱骨良性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目的 评价应用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结合髂骨移植术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5月11例下颌发育不足患者接受了口内或口外入路的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和髂骨移植术.结果 通过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和髂骨移植术使得所有患者的下颌升支高度和宽度得到有效扩展,面型及咬合明显改善,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结合髂骨移植术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是临床上值得考虑和选择的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的合理术式.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其治疗至今仍是难题.目前采用得较多的手术方式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其费用高,尤其是对中青年患者存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使用年限的问题,且人工关节不可能在术后长期时间始终保持良好的功能,故许多学者仍致力于探索保留股骨头的治疗方法,延迟甚至避免人工假体置换术.笔者通过对两例带髂深动脉髂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观察,认为该手术确实有改善股骨头缺血的作用.现将一些治疗体会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