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属黄热病毒科,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发生异常,导致组织损伤,形成慢性持续性感染,并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肝癌.目前全世界约有1.7亿HCV感染者,约有75%左右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转为慢性感染,其中10%~2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1%-5%发展为肝癌[1].丙型肝炎在治疗和预防方面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这主要是由于HCV的高度变异性,其中位于E2 NS1区N端第27位氨基酸的变异性最大,通常称之为第一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1,HVR1).研究证明HVR1中含有优势表位[2],其高度变异性也将对机体产生的针对HCV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造成障碍.现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CV-HVR1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硬化、肝癌的高危险因素,目前尚无HCV疫苗上市.HCV包膜E2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是重要的候选疫苗成分.E2蛋白氨基末端由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高变区1(hypervariable region 1,HVR1)含有多个线性中和抗体表位,变异频率极高[1],增加了HCV疫苗研制的难度.近年发现,除了HVR1含有中和抗体表位外,E2蛋白还存在其他的保守空间构象和线性中和抗体表位[2].
用RT-PCR KIT从西安血站大样抗HCV阳性血清中筛选出HCV RNA 阳性血清,提取HCV的RNA,利用随机引物反转录合成其cDNA并进行半巢式PCR反应。将纯化 的PCR产物酶切后与表达载体PET-22b\++连接,经过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双向测序,得到852?bp长的核苷酸序列。通过将该序列与已知不同型的HCV E2序列比较得知,此序列正是HCV Ⅱ型目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