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支撑着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和生命延续,除了自身可作为新基因资源的重要来源外,还可产生对人类有价值的活性物质.然而,传统纯培养方法严重限制了人们对微生物资源的认识和开发.一方面,随着对微生物活性产物研究的深入,微生物往往被重复培养和筛选,从传统方法来筛选新活性物质的几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多达 99% 的微生物在现有实验条件和技术下尚未得到纯培养,其中蕴含着大量潜能微生物和基因资源[1].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红树林不仅指红树植物,还指这一系统中由丰富的生物群落包括红树、细菌、真菌、放线菌、微藻、无脊椎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所形成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覆盖了世界的热带亚热带60%~75%的海岸线[1],共有20科27属70种,我国现有红树面积15122hm2,共有红树植物12科16属27种1个变种[2],主要集中在海南、广西和广东三省.红树林湿地是海岸线生态关键区,具有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的三高特点,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创造了极为丰富又极具特色的微生物资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红树林环境中的微生物,其中包括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对各类污染物有较强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