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RIF)最初从下丘脑分离提取,被认为具有抑制垂体生长素释放的作用(Brazeau等.1973).后来发现SRIF不仅由下丘脑产生,而且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很多外周组织中都有产生.与其广泛的组织分布相适应,SRIF通过5个亚型的受体家族作用于不同的靶而产生广泛的生理作用.SRIF有两种主要的天然生物活性产物SRIF14和SRIF28,其中SRIF14是首先发现于下丘脑中的活性物质,而SRIF28则是SRIF14在N-端的延长,与SRIF14为同源基因.这两种肽在不同的SRIF细胞中含量不同,都可作为神经递质、旁分泌和自分泌的调质或通过循环调节各种生理活动如细胞分泌、细胞吸收(Reichlin.1983,Patel等.1992)、免疫反应[1]等.近年从大脑中发现了与SRIF有11个相同的氨基酸残基的皮质抑素(cortistatin,CST),因为它通过SRIF受体介导生理活动,被认为是SRIF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但它的分布和生理作用(神经抑制和调节睡眠)都局限于大脑(de Lecea.1996).现在认为SRIF对许多疾病如肿瘤、炎症、糖尿病、癫痫、早老性痴呆、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以及艾滋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2-5].
微生物支撑着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和生命延续,除了自身可作为新基因资源的重要来源外,还可产生对人类有价值的活性物质.然而,传统纯培养方法严重限制了人们对微生物资源的认识和开发.一方面,随着对微生物活性产物研究的深入,微生物往往被重复培养和筛选,从传统方法来筛选新活性物质的几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多达 99% 的微生物在现有实验条件和技术下尚未得到纯培养,其中蕴含着大量潜能微生物和基因资源[1].
植物体内生菌能够产生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绝大部分还能产生与寄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次经及代谢产物.这为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开发新药及保护濒危植物提供了重要的开发和利用途径.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曾进行过详细的综述.现就近几年来,内生菌的相关研究进展,做简要的综述.
概括来源于海洋海绵动物中新发现的36种生物活性次生代谢产物,阐述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其化学成分具有生物碱、甾醇、萜类、大环内酯、肽类等.经药效评价且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心血管活性等药理作用.这些具明显药理作用的生理活性化合物,作为新药先导化合物进行研究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体外循环心肺转流(CPB)中,血液直接与心肺机的异物表面接触、CPB本身的非生理性灌注、手术创伤、器官缺血再灌注、体温变化等均可触发对全身有害的炎性反应。其中包括了补体激活,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释放,粘附分子表达后的白细胞激活,及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一氧化氮(NO)、内皮素等不同生物活性产物的释放[1]。炎性反应与术后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凝血异常、肝功能的改变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2]。近来研究证实,CPB期间及CPB后也存在着抗炎反应的激活和复杂的级联反应。 随着对炎性反应认识的加深,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能够减轻CPB期间炎性反应的治疗上。本文对CPB期间的炎性与抗炎反应机理、治疗等予以简要综述,以期对该级联反应有较全面的认识,以减轻或消除其不良后果,改善心脏手术病人的预后。
维生素D( vitamin D,VitD)是骨代谢及钙稳态的关键性调节因子,除参与钙、磷代谢外,近年研究发现,VitD生物活性产物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与VitD受体(VDR)结合,通过直接激活或抑制核内含有VitD反应元件的基因,或影响核转录因子NF-κB和NF-AT表达,调控相应DNA转录而发挥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