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查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大细胞通路的视觉快速加工特性.方法:依据识字量测试和瑞文智力测试得分筛选出14名阅读障碍(DD)儿童,并按年龄、智力水平匹配出17名同年龄对照组(CA)儿童,同时按识字量得分和智力水平匹配出16名同阅读水平对照组(RL)儿童.采用轮廓幻影范式测查3组儿童在大、小细胞通路条件下的时间分辨率,借此探查儿童的视觉快速加工能力.同时还对所有被试进行了阅读流畅性、阅读准确性、语音意识、正字法技能等测试.结果:在大细胞条件下,DD组儿童的时间分辨率低于CA组和RL组[(16.2±4.9) vs.(23.8±11.2),(23.5±9.3),均P<0.05],而RL组和C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小细胞条件下,三组被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5±5.7)vs.(19.1±10.6) vs.(18.7±3.9)].相关分析显示,大细胞通路的时间分辨率与阅读流畅性(r=0.32,P<0.05)、语音意识测试(r=0.33,P<0.05)的成绩正相关;而小细胞通路与各汉字阅读测试得分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存在大细胞通路的视觉快速加工缺陷,且视觉大细胞通路的这一功能特性与汉字的阅读速度和语音加工过程联系紧密.
目的:探查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快速命名和正字法加工的特点.方法:运用小学生识字量评价量表和标准瑞文智力测试,从171名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中选出20名发展性阅读障碍(DD)儿童、22名同年龄对照组(CA)儿童、18名同阅读水平对照组(RL)儿童.三组儿童进行数字、图片快速命名,和正字法加工技能测试,即真字、假字、非字判断任务,记录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DD组在数字、图片快速命名上的反应时均长于CA组(均P<0.01),图片命名的反应时与R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数字命名反应时短于RL组(P<0.05).DD组和RL组均表现出拒绝假字的时间长于拒绝非字(均P<0.05),而CA组儿童此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存在数字快速命名缺陷,其图片快速命名速度落后,与其阅读水平表现一致.本样本中的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表现出明显的正字法效应,即能很好地判断假字和非字.
[目的] 研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视空间工作记忆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探讨视空间工作记忆与基本语言认知的相关性. [方法] 按照ICD-l0中阅读困难的诊断标准,从武汉某小学筛选出25名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为实验组,并从同性别、同年级的正常儿童中选择正常对照33人.对两组儿童进行识字量、语音意识、正字法等基本语言认知测试,同时采用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范式-视觉矩阵和Corsi广度,考察两组儿童在视觉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上的表现. [结果] 语言认知测试,阅读障碍组儿童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组(P值均<0.05).阅读障碍组儿童视觉矩阵得分和Corsi广度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觉矩阵得分和Corsi广度得分均与儿童识字量、正字法意识测试呈正相关(P值均<0.05),但与语音意识测试均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 [结论] 阅读障碍儿童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存在缺陷,视空间工作记忆与儿童识字量、正字法意识存在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