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检验网络自助干预程序的使用价值,了解创伤症状水平、社会认可度、创伤暴露态度与程序使用的关系,为未来的网络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网络广告征集428名创伤经历者,其中103人成为被试,随机分入干预组和等待组,进行1个月的网络自助干预.等待组在后测之后进行延迟自助干预.对两组被试在干预前的流失率、使用干预程序的程度(访问天数、访问网页数)和后续流失率进行考察.用创伤后压力诊断量表(PDS)、创伤暴露问卷(DTQ)和社会认可问卷(SAQ)进行测量.结果:干预开始前,被试流失率为40.8%.与使用网站的被试相比,干预前流失的被试在DTQ的谈论冲动维度上得分更高[(2.1±1.2)vs.(1.5±1.0),P <0.05],并且女性所占比例更高(86% vs.69%,P=0.050).在61名使用网站的被试中,访问网站的人数第1周为61名(100%),第2周为19名(31%),之后人数较平稳;在1个月内,51名(84%)被试访问网站的天数为≤5天,4名(7%)被试访问天数>10天(最大值为12天);在网页总数为118的网站上,被试访问的网页数平均值为(81.3 ±77.1),其中18名(30%)被试(重复)访问超过100个网页(最大值为295).回归分析显示,被试访问网站的天数与SAQ的家庭不认可维度得分正相关(β=0.31,P<0.05);访问网页数与SAQ的一般不认可维度得分正相关(β=0.31,P<0.05).结论:创伤经历者的谈论冲动可能是其选择网络自助干预的一个因素;在开始使用干预程序后,使用者可能在少数几次登录中重复阅读部分或全部内容,从家庭中、社会上感受到的不认可态度可能是其坚持使用干预程序的一个促进因素.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社会认可度不高.精神病患者是一个还未被社会所完全接受的特殊群体,而护生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到接触面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工作环境的封闭性,心理上的好奇和焦虑,视觉上的冲击,角色的改变使之感到难以适应,这将给实习护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据国外研究表明,在最具职业危害的相关科室中,分娩室排名第2位.分娩室作为产科工作的中心环节,助产士的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在产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承担着母婴生命的重责;助产士在产程检测、检查、接生及处理新生儿过程中,极易接触到产妇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在进行备皮、肌注、缝合过程中,易发生锐器损伤.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已达数十种.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加,产妇对助产士的服务水平、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助产士在工作中承受着来自身心的巨大压力,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精神负担[1],现就我院助产人员的压力及应对措施综述如下: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和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早已不是辅助的女性特质的专业,它是一种高技术科学研究型的工作[1].而随着被社会认可度的扩大,男护士也伴随医院的需求1年多于1年.由于产房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产房给男护生的临床实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困惑.针对目前的现状和男护生的特点,我们在临床带教中因材施教,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带教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