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螨腈在<300 mg/kg浓度时对白蚁没有驱避性,其对白蚁的毒性由本身的施用浓度决定.外界环境(如pH值、有机碳含量、土壤粘性等)也会影响虫螨腈对白蚁的毒性.此外,白蚁的品种、品级也会影响其对虫螨腈的耐受性.高浓度的虫螨腈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会比较长,但在模拟施工条件下关于虫螨腈持效期的研究目前还不多见.虫螨腈可以通过复配或其他方式来达到很高的增效目的.虫螨腈会在一些白蚁群体中进行横向传递.建议利用虫螨腈驱避性小、复配有增效及在白蚁群体中可横向传递的特性来制作白蚁饵剂系统控制白蚁危害.
Wolbachia是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内的一类细胞质遗传的共生微生物.其作用主要是调控宿主的生殖行为,包括诱导胞质不亲和、诱导孤雌生殖、诱导雌性化、诱导杀雄等.综述了近年来在Wolbachi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布、分子生物学、传递方式及其对宿主生殖活动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Wolbachia的生物防治潜力及发展趋势.
茚虫威对白蚁来说是一种无驱避性的农药.在综述了茚虫威对白蚁的毒性、传递性、复配对其增效作用及其他特性后,提出了在白蚁防治方面可加强茚虫威的传递性、复配增效性及其在饵剂系统的应用研究.
氯虫苯甲酰胺是美国杜邦公司研发成功的新型邻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对环境友好.该药对白蚁是一种无驱避性、慢性毒性的杀白蚁剂,在低粘性、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生物利用度高.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白蚁表现的行为特征主要是行动速度降低,并能迅速停止取食,更利于氯虫苯甲酰胺在白蚁种群间的传递.氯虫苯甲酰胺在白蚁间的传递效率与供体白蚁染毒时间、供体与受体白蚁比率以及药剂在土壤中的生物利用度有关.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白蚁防治替代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的:了解人ⅡA型磷脂酶A2 cDNA顺序和婴儿利什曼原虫DNA相似性的情况和原因.方法:利用BLAST工具,以人ⅡA型磷脂酶cDNA顺序中的片段对核酸数据库进行搜寻和比对,将获得的一致性片段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汇总利什曼原虫DNA的相关信息.结果:发现人ⅡA型磷脂酶A2 cDNA与婴儿利什曼原虫DNA之间具有9个完全一致序列(≥16 bp),这些序列集中分布于利什曼原虫36条染色体的29、30号染色体上.结论:人ⅡA型磷脂酶cDNA顺序与婴儿利什曼原虫DNA片段之间具有一致性,可能与基因由原虫向人的横向传递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