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节水工程的实施,给蚊类的繁殖提供了孳生场所,蚊媒传染病也时有发生.为了解平凉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种群分布情况,我们对平凉市的崆峒区、泾川、庄浪、华亭、静宁、崇信、灵台县的蚊类种群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及分类鉴定,共发现蚊种2科4属19种.
何观清于1948年首次记载了甘肃省的蛉种及其分布的一些资料,指出在永靖、临夏、皋兰、通渭、平凉和泾川6县有中华白蛉的分布,在皋兰和永靖还查见了蒙古白蛉[1].
多形性红斑是一种原因复杂的累及皮肤黏膜,以多形性皮疹和虹膜样红斑为特征的急性、自限性且常复发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2011年3月25日甘肃省泾川县某乡一中学出现了一起多形性红斑聚集性发病,为了更好地应对和处置疫情,探讨其发病原因,为指导今后学校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目的 动态掌握甘肃省泾川县克山病病情现状和消长趋势,科学评估防控效果,规范和持续有效地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选取了3个县级医院和13个乡(镇)卫生院搜索病例,根据病例搜索结果选取了病人相对较多的2个村做为重点监测点,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和来自病区的流行病学线索等,确定疑似克山病病例.结果 实际监测1347人,共检出慢型克山病人7例,潜在型克山病人53例,检出率为4.45%.讨论甘肃省泾川县克山病检出率在全国属于较高的地区,仍有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病例,必须加强对潜在型患者的监测工作,掌握病情变化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及时准确掌握甘肃省泾川县克山病病情动态,科学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按<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方案>,对水泉村及所在泾川县的克山病病情进行监测.结果 水泉点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生,检出潜、慢型克山病人50例,检出率6.58%,患病率5.6%,与2006年的6.25%和4.89%相比病情稳定.19岁以下未检出病人,20~45岁育龄期妇女检出潜克9例,检出率7.2%,其他人群检出潜慢克41例,检出率10.6%.泾川县16个病区乡(镇)无急型、亚急型和慢型克山病发生,在册慢克15例,年患病率0.43/万.结论 水泉村及所在泾川县克山病病情呈稳定消退趋势.
为探索和总结补硒防治大骨节病(KBD)的方法和经验,回顾分析了练范村1980年以来施用硒片和硒盐防治大骨节病20年的X线观察结果,并结合观察同期未使用任何防治措施的邓家峪村儿童X线资料作比较分析,认为硒片防治与儿童KBD患病率下降有关,具有促进干骺端病变修复和预防KBD新发的显著效果,硒盐防治仍可使病情下降达到控制标准.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克山病病情动态,科学指导防治工作,按<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对向明村及所在泾川县的克山病病情进行了监测,向明点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生,检出潜在型、慢型克山病病人47例,检出率6.34%,患病率4.88%,与1999年(6.67%和5.10%)同期相比稳中有降,19岁以下人群未检出克山病病人,20~39岁检出潜在型、慢型克山病15例,占31.9%,40岁以上检出潜在型、慢型克山病32例,占68.1%.泾川县18个病区乡镇无急型、慢型克山病发生.在册慢型克山病19例,年患病率0.58/万.向明点及所在泾川县克山病病情仍在稳定控制之中.
山川清寂,"秀甲江南"的皖南泾县,早在汉代就有"汉家旧县,江左名邑"之称,大诗人李白也曾赋诗赞叹:"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诗句,更是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