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苯达唑(Triclabendazole)是20世纪80年代由瑞士汽巴-嘉基(Ciba-Geigy)药厂开发生产的一类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已证明该药对牛、羊体内肝片形吸虫的各期幼虫和成虫均有良好的杀虫效果,有效率接近100%[1,2],同时该药对人体肝片形吸虫病也有良好的疗效[3].近年来,三氯苯达唑亦被用于并殖吸虫病的治疗,本文就三氯苯达唑对并殖吸虫的杀虫机理、动物实验治疗、临床治疗及效果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三氯苯达唑杀灭卫氏并殖吸虫的机理.方法组织化学方法用茚三酮反应显示蛋白质;过碘酸反应显示糖原及多糖物质;Brachet 法显示核酸.在用药前后虫体连续切片中的分布及含量;SDS-PAGE 分析比较用药前后虫体蛋白质区带;用微量平板淀粉胶电泳法进行等位基因酶谱检测.结果药物能使虫体各种组织的蛋白质均衡而显著减少,实质组织中的糖蛋白显著减少,破坏虫体谷氨酸脱氢酶(GDH),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乳酸脱氢酶(LDH) 及黄嘌呤脱氢酶(XDH).结论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的杀灭作用主要是破坏、抑制虫体酶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而且影响虫体的核酸代谢.
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是一种常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由其引起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艾滋病(AIDS)等各类先天或后天免疫机能低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在医学界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主要以戊烷脒或复方新诺明治疗本病,但临床发现这些药物存在用药时间长、毒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因此,寻找高效、低毒和廉价的抗PCP药物已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我们以大蒜素治疗实验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疗效.为进一步探讨大蒜素对卡氏肺孢子虫的杀虫机理,本文利用电镜对经大蒜素治疗后的PCP大鼠肺超薄切片进行了观察.
阿苯达唑作为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新药,在临床上成为驱治肠道蠕虫的首选药物。在驱治短膜绦虫的病例中,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实验选用不同浓度阿苯达唑进行体外杀短膜壳绦虫实验观察,旨在探讨本药对短膜壳绦虫的杀虫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虫种的采集实验用虫体采自粪检阳性小白鼠。将小鼠处死取出肠管纵向剖开小心取出虫体。置36.5℃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再置于36.5℃无菌Hank’s液中保存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