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专性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组织有核细胞内的原虫,呈世界性分布.近年来关于弓形虫细胞表面抗原作为诊断试剂及免疫疫苗的双重潜在价值得到广泛研究,主要发现有5种表面抗原:P22、P23、P30、P35、P43.其中P22基因依据克隆的顺序也被称为SAG2.本文就弓形虫重要抗原P22的基因和蛋白结构,及该抗原在弓形虫虫株的分型、血清诊断、疫苗方面的研究作简要介绍.
刚地弓形虫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由法国学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刚地梳趾鼠单核细胞内发现,虫体呈弓形.
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引起的一种细胞内寄生人畜共患的流行性传染病,目前国内仍以间接血凝法(IHA)为最主要的诊断方法.1976年Voller等[1]应用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Micro-ELISA)测定弓形体抗体,取得了较好结果[2].我们将该法加以改良(改良法),检测了北京地区人群血清中弓形体IgG抗体,报告如下.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任何有核细胞,无论人或动物,感染率都很高。和其它细胞一样,弓形虫的表膜具有重要的作用,既是虫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界面,也是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虫体的主要部位。Handman,Goding和Remington(1980)首先对弓形虫表面抗原进行了分析,其后Johnson(1983)、Dubremetz(1985)、Rodriguez(1985)、Kasper(1982,1984,1987)亦对一些表面抗原进行了研究,虽然已发现的抗原种类很多,但由于技术方法差异,命名很混乱。G.Couver(1980)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对表面抗原进行了确认。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对表面抗原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水平,已能对编码P30、P22和P43的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本文将对近年来弓形虫表面抗原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1 速殖子的表面抗原1.1 蛋白抗原目前已知的速殖子表面蛋白抗原有五种,根据SDS-PAGE中显示的分子量大小,分别命名为P43、P35、P30、P23和P22[1-4]。编码P30抗原的基因首先被克隆、测序,根据分子遗传学的传统命名方法,编码P30的基因被称为SAG〔s〕。随后,编码P22和P43的基因相继被克隆和测序,依次命名为SAG2和SAG3。至今编码P23和P35的基因仍无法克隆、测序。SAG1、SAG2和SAG3的克隆均采用特异抗体和相关抗原对表达文库进行筛查的传统方法所得,三者具有一些明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