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少有人再提“干一行爱一行”了,好像干一行爱一行是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表现。我觉得这样理解有失偏颇,还好,最近重提“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欢欣鼓舞,这是正本清源。工匠精神的核心其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做一样像一样,认真对待,精益求精。
自2016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工匠精神”后,不仅在制造行业,包括水产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都在研讨“工匠精神”是怎样的精神?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
“三聚氰胺”事件,使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誉遭受严重打击,产品信任度降低,加之近年来同质化竞争激烈,行业利润下降,中国乳制品行业艰难爬行,信心亟待恢复。基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工匠精神,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在全国两会期间就国产乳业的品牌建设与创新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维克多·雨果在他的巨著《巴黎圣母院》中有一个断言,“建筑艺术已经死了,永远地死了,被印刷的书扼杀了。”当年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不禁拍案,终于知道中国古代的书画可以成为艺术而建筑雕塑却始终是工匠,相比欧洲中世纪辉煌的大教堂艺术,我们缺失的那一块原来是被“过早”出现的印刷术替代了。
天津有参茸行家十几位,其中享誉全国的顶尖级参茸名家就有六位,还有几位堪称参茸加工圣手的大工匠.一座城市集中这么多参茸行家,这在全国是仅有的.中国的参茸行家,原先数辽宁营口最多,上世纪40年代,营口参茸行家陆续落户天津,天津遂成为参茸行家精英荟萃的城市.
据报道,94岁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依然每周亲自主刀多台高难度手术.从医73年,他从未放下过手术刀,至今仍保持着年均200台的手术量.他的手术行云流水,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说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艺术品”,那么,医生就是修复生命的“工匠”.医生与工匠,两个不同的职业,却有着相似的气质.好医生没有分别心,不会马虎地对待任何一位病人.就像一位工匠,无论面对何等材料,都会反复琢磨,绝不浪费好料,也不抛弃坏料,力求物尽其用.一位好医生,不会嫌贫爱富,不会挑肥拣瘦.无论病情轻重,一律认真对待.哪怕是再简单的疾病,也会谨小慎微,用心求证,以免误诊.倘若遇到复杂疑难病例,更是朝思暮想,夜不能寐,设计手术路径,绘制手术图谱,生怕一刀开错永成遗憾.
一柄紫砂,黄金十克.狂风暴雨的深山中,深藏于岩石层下只有几十厘米厚度的稀有泥层,直到有一天,细心的工匠翻开沉重的岩石,小心翼翼,犹如对待新生儿般辨认泥土.一柄紫砂问世,需要岩石经过狂风暴雨不断的锤炼、沉淀形成紫泥,需要工匠在每一个环节做到尽善尽美,不出一丁点纰漏,更需要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机缘.
昆明市区东南15公里,呈贡新城正拔地而起.呈贡新城建成后,昆明市政府将搬迁至此.在已具雏形的新市政府东北角,有一方794亩的红土地,工匠们正在上面建设一座拥有干余张床位的大型综合医院.医院将为规划当中的100万新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辐射昆明、云南乃至东南亚.
据史料载称,自然界的狮子原产于西亚和非洲.我国最早的狮子是东汉时期作为贡品从西域运来的.也就是在东汉,民间工匠便开始把狮子作为石雕题材.
"培训持证准入制度实在好,不仅防止安全质量事故,还可到正规建筑公司就业."近日,浏阳市洞阳镇西园村农村建筑工匠张大生,指着手里刚从市建设局领到的<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笑得满脸灿烂.
三百多年前,西方外科医生的地位很低,被称做"理发师外科医生".当时,外科医生属于体力劳动者而不是知识分子.外科只是理发业中的一门手艺,理发师不仅管剪头发,而且还割身上的肉.内科医生在人们看来是有学问的,穿长衫;而外科医生地位如同工匠,穿短褂.这种以衣服来划分社会地位的观念,和中国古代差不多.16世纪末,法国军医巴累设计了一些外科器械,如机械手、开颅器、全身固定的装置、牵引器等.这些器械一直被沿用到今天,只是设计上更加精细了.
北宋仁宗年间,朝廷准备在京城开封东郊建一座塔,命名为开宝寺塔,预浩是当时最著名的工匠,于是就由他负责设计、建造开宝寺塔.预浩领命之后,先到现场进行了观察,然后设计出了施工图,组织工匠们进行施工.在进行基础施工的时候,个别细心的工匠发现基础设计存在问题,西北方向的基础明显比东北方向的基础低,就提醒预浩.预浩没做解释,只是告诉工匠们继续按原设计施工即可.塔身建起来一半的时候,人们发现这个塔明显向西北倾斜,就再次提醒预浩,预浩依然告诉他们继续按原设计施工.
人文教育在国外和港台地区称为"通识"教育,在大陆称为"文化素质"教育.这种教育源于古希腊的博雅教育,是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有别于工匠式的专业教育体系[1].
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前身为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医院,地处“中国硅谷”中关村,多年来为辖区居民,周边广大中科院院士、科研人员、企业员工及高校师生的健康作出坚实贡献.院长汪关宝有着40余年的从医生涯和27年的医院管理经验,随着周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势头,汪关宝也不断追求医院管理创新,凭借一腔医学情怀和医学工匠精神,他带领医院逐步发展成为区域百姓认可的医院.
崇祯朝处在明、清过渡交替之际,崇祯仿哥窑青花瓷器既保持了明瓷的特征,也蕴含着清初瓷器的韵味,开启了明末清初瓷业新貌.因为战乱等原因,官窑被迫停止烧制,原先在官窑的工匠,迫于生计,投奔民窑;还有一批艺术家、画师也加入这支队伍,他们摆脱了刻板与匠气,从根本上突破官窑器由宫廷定样制作的束缚,聪明才情得到了空前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