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输出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目的 研究白桦脂醇对阿霉素(ADMiamycin,ADM)所致大鼠心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DM模型组和白桦脂醇治疗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测定比较各组大鼠心率(heart rate,HR)、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 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 tmin)、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免疫染色组化法测定并比较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ell lymphonma/leukemia gene 2,Bcl-2)和Bcl-2相关基因X(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采用传统阳性染色细胞计数的方法对各组大鼠染色阳性细胞进行计数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和白桦脂醇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指标降低,血清cTnI、CK、Hs-CRP、BNP、LDH和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白桦脂醇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与细胞Bcl-2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细胞Bax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阳性细胞染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和白桦脂醇组.结论 白桦脂醇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白桦脂醇抑制氧化应激相关.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本院2006—2015年住院诊治的46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 46例KD患儿均有发热,呈稽留高热或弛张热,热程5~12 d;眼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口唇潮红皲裂及激惹、烦躁不安症状发生率均较高,超过80%;并发症以呼吸道感染最多,消化道及一过性脓尿较多.心脏彩超检查异常28例,其中心脏扩大2例,二三尖瓣轻度返流12例,心包积液6例,冠脉扩张有22例,部分患者多种心脏损害并存;根据冠脉有无损害分为两组,急性期WBC、PLT明显升高与冠脉损害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早期典型症状表现不充分时,小儿的精神状态以烦躁易激惹提示KD的可能;急性期WBC、PLT明显升高提示出现冠脉扩张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对于KD,在关注冠脉损害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心肌、心内膜及心包的损害.
目的:探讨低频长时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后患者的血压波动、抽搐、心衰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治慢性肾衰竭患者30例,对患者的SRI、Kt/V、nPCR、TACurea、干体重以及动脉血压、抽搐发生率、E/A值、LVEF值等进行检测.结果:乙阶段和甲阶段的治疗效果近似,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差无几.结论:可以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进行低频长时疗法.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有机磷中毒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急性中重度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经过有机磷中毒的常规治疗后,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应用有机磷中毒的常规治疗.以两组患者血肌钙蛋白Ⅰ(cTnⅠ)升高的病例数作为评价疗效标准.结果:治疗组血肌钙蛋白Ⅰ(cTnⅠ)升高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防治有机磷中毒心脏损害的有效药物.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是恶性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采用化学治疗是霍奇金淋巴瘤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时患者常易出现如发热、骨髓抑制及心脏损害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出现心电图异常亦相当常见.本文收集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做临床分析,以供参考,从而提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脏损害的认识.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平均脉压(ABPP)增高对心脏的影响分析.方法:将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检测的结果按平均脉压≥60mmHg和平均脉压<60mmHg分为两组,将两组的超声心动图检测中升主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长期末内径、射血分数、左室重量,及两组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脉压越大,出现心电图异常病例越多,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病例增多,两组数据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脉压增大,对靶器官的影响增加,尤其是对心脏的损害,从而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因此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治疗中积极控制脉压将能有效减轻心脏损害,同时可减少对脑、肾、视网膜的损害.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心脏检查、治疗及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2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出现心脏损害78例(35.0%),老年患者心脏损害47例.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色多普勒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受损情况,加之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
临床资料2008年11月收治恙虫病患者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48~71岁,农民8例,教师1例,退休工人1例,但发病前均有田间劳动史,住院天数3~20天不等,均有畏寒、发热、皮疹、焦痂,门诊以"发热待查"而收治入院,并有心脏损害1例,神经系统损害3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均正常,8例有轻度ACT、AST、ACP升高,有3例就诊后分别诊断为上感、脑炎、心肌炎.确诊后给予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
急性中毒是临床常见的小儿急症,据报道急性中毒患儿早期即有心肌损害[1~3],本文对我院32例急性中毒患儿进行分析,以期探讨急性中毒致心脏损害患儿的早期诊断,及早进行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超声改变.方法:选取红斑狼疮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人3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无创的心脏监测,分析红斑狼疮患者及同年龄段同性别的健康人群心脏超声影像的变化.结果:经过多普勒超声监测显示,红斑狼疮患者检出心包、心肌、心内膜、心脏大血管及心功能的异常率与同年龄段、同性别的健康人群比较显著增高,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脏异常改变临床上呈现亚进展状态,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无创性监测技术可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目的:探讨Cys C检测在类风湿患者合并心脏损害中的应用价值,为预测RA合并心脏损害及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2013年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9例患者的血清,按有无心脏损害分为两组。结果 RA有心脏损害的发病率为37.1%,其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两组血清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RA无心脏损害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RA患者血清Cys C水平,在预测心脏损害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与葛根素注射液合用对糖尿病心脏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60只KKAy雄性小鼠,以高脂饲料饲喂的建立2型糖尿病(T2DM)小鼠模型,将30只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其正常对照组.用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即12周龄时)把随机血糖≥13.9 mmol/L的小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模型组,分别注射黄芪注射液与葛根素注射液或等量生理盐水,给药8周、12周及16周后分批次处理小鼠,观察小鼠一般体征,检测其血液生化指标,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并运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黄芪注射液与葛根素注射液联用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精神不佳,尿量增多,毛发欠光泽,肥胖等各种情况,对给药6周和给药12周糖尿病小鼠能显著降低其空腹血糖及血脂(P<0.05),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组织纤维化,但是给药16周效果不明显.结论:黄芪注射液与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使用能够使2型糖尿病小鼠的一般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对模型小鼠的高血糖和高血脂有降低作用,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并减轻心脏纤维化.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脏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有的甚至可以产生较为严重的损害,有关报道已有较多[1-3],也早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但是具体的防治方法报道不多.养心氏片(青岛国风药业)养心和治疗相结合,方中有多种可以提高心肌细胞活性的天然中草药,明显改善心肌细胞活性,可有效增强心脏功能[4],提高心室射血分数、长期服用无任何毒副作用,能迅速缓解各种心脏问题所引起的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症状,治养结合、标本兼顾、多方位综合起效,具有治疗和预防双重作用.受此影响和启发,我们于2009年12月-2011年6月历时一年半的时间,随机观察20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他们均系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或伴有心电图异常者.加用养心氏片治疗,复查心电图观察疗效,从而探讨养心氏片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价值.
白血病心脏损害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除白血病细胞浸润、出血、贫血、代谢紊乱等原因外,还有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作用.临床上多表现为心包积液、心电图ST-T改变、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部分白血病人因心脏损害而不得不终止化疗,甚至死亡.所以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如何防治心脏损害,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显得极为重要.我们于2000年5月至2009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76例急性白血病心脏损害患者进行防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HFMD)是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常见的疾病,属隐性感染性传染病,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以柯萨奇病毒A10和肠病毒71型最常见.本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含有病毒的污染物,经消化道传播,另外由于吸入空气、飞沫中的病毒,经呼吸道传播,多在婴幼儿群体中流行,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该病多数预后良好,多数可自然痊愈,但可出现并发症,有文献报道HFMD流行时伴随较高的死亡率[1],亦有文献报道该病可引起心脏损害[2].精心细致的护理在该病中起着重要作用.2005年我市发生本病流行,现将病史资料完整的68例患儿的护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本身疾病,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或生物效应不足,导致体内代谢过程降低,而引起的全身各组织、器官和系统失常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女性和中老年多见[1-3],近年来甲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甲减心脏损害最早由Zondex于1918年报告,目前认为,大约70%~80%甲减患者有心血管病变[4].
莱姆病是由伯氏螺旋体所引起,以硬蜱为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炎症性多系统损害,其特征为初发的皮肤损害,呈慢性游走性红斑,继而出现心脏损害,神经症状,关节炎等表现.本病早期用抗生素治疗治愈率高,未及时治疗并发多器官损害的,疗效欠佳,预后不良.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愈1例莱姆病关节炎期患者,疗程短,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心脏损害是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该病主要以气阴亏虚为本,热毒、瘀血、痰浊、水饮为标,多可相兼为患.主张归纳分解证素辨治,以益气养阴为主,兼治标实,用药总以清润为主,同时还要顾护脾胃.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脑卒中急性期心脏损害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对120例60岁以上脑卒中急性期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岁以上脑卒中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率为81.7%,心电图呈现多种异常表现.结论老年人脑卒中急性期易产生心电图异常,积极有效地控制脑水肿,稳定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对减轻心脏损害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氟乙酰胺中毒可引起心脏损害,甚至发生心室颤动.为加强对其心脏损害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本文分析了40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病人心电图QT离散度(QTd)改变情况,探讨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可引起多脏器损害,特别是肺、脑和心脏.前二者表现突出,而心脏损害往往表现滞后.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从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共收治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16例,其中5例并发中毒性心肌炎和猝死,经救治4例痊愈,1例死亡,现报道如下.
鱼胆中毒可致肝、肾、心及至中枢神经系统等多器官损害,但未见致心脏损害的系统报道.现将我院1988年~1999年间所收治的87例鱼胆中毒患者中有心脏损害的52例分析报道如下.
有机磷酸酯是抑制胆碱酯酶的化合物,主要用作杀虫剂;自杀或不经意食入、职业接触、恐怖事件,战争等均可导致急性有机磷中毒.其临床表现为腺体分泌过度等毒蕈碱样症状和肌肉痉挛等烟碱样症状,以及焦虑、癫痫发作等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在心血管系统,常可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是有机磷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心脏损害已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
颅脑损伤患者可以出现一系列的内脏并发症,发生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文献[1-2]报道,颅脑损伤可致脑心综合征,严重者可以发生类似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等病变,但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颅脑损伤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没有定论,且具体机制不详.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心脏因急性缺氧引起的损害.方法总结103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例中有心脏损害者75例的心电图表现和心肌酶改变.结果治疗后心电图正常44例,好转22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达94.29%.急性酒精对心脏损害程度与中毒的时间和程度呈正比.重度急性酒精中毒引起的心脏损害比神经系统损害更易致死.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对心脏的损害大多数是可逆的.早期做血液透析治疗,静脉点滴营养心肌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脏损害可很快恢复.
心力衰竭是指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心力衰竭病死率达10%~50%.我们用硝普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以讨论硝普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指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衰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常见、耗资大、致残和致死率高的疾病[1].
目的:放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放射治疗所致心脏损害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16例恶性肿瘤患者纵隔放射治疗后的心脏并发症进行观察.总照射剂量平均55.7Gy, 追踪时间12个月~34个月.结果:放疗后有8例(50%)受检者出现心脏损害征象, 分别累及心包、心肌和心瓣膜.照射剂量的大小及随访时间的长短等因素与放射性心脏损害的发生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结论:纵隔放射治疗可致心脏损害, 应用超声心动图可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