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尾】相关文献(7)
  • 鹿尾腺总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2年17期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鹿尾腺总蛋白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为实现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探究鹿尾腺的组织发育及其发挥药理作用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饱和酚抽提法和Trizol法3种方法提取鹿尾腺中总蛋白,采用固相pH梯度胶条进行双向电泳,并对蛋白上样量和等电聚焦参数进行选择和优化,凝胶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用PDQuest 8.0软件进行图谱分析.结果:Trizol法得到的总蛋白质纯度最高,能满足双向电泳分析对样品的要求,蛋白质样品在7 cm pH 3 ~ 10 IPG胶条上,上样量为300 μg,按优化的程序Ⅱ进行双向电泳,可以得到较满意的双向电泳图谱,此时清晰可见蛋白点数多达209个.结论:通过优化双向电泳条件,建立了适合鹿尾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体系.同时该体系可以为其他类似的动物组织样品制备和双向电泳提供借鉴.

    鹿尾 鹿尾腺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不同提取方法
  • 鹿尾研究进展

    鹿尾是鹿正常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和组织结构,而且其产品也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是药中上品.文章从鹿尾生物学功能、组织学结构及其调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较全面的对鹿尾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以后鹿尾的深入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鹿尾 生物学功能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鹿尾的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吉林中医药》 CSTPCD 2019年3期

    鹿尾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其入药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是药中上品.本文从鹿尾的基源、性状、功效、化学成分(无机元素,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PG,磷脂,激素和生物胺等八大类)、药理作用(壮阳、补益作用)等5个方面,对中药鹿尾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目前的研究进展看,鹿尾已应用DNA分子鉴定技术,并且已设计出了一对位点特异性鉴别引物,对于鹿尾类药材精准鉴别具有重要意义;鹿尾能明显增加雄性大鼠的睾丸、前列腺—贮精囊、提肛肌—海绵球肌的重量,显著增加雌性大鼠子宫、卵巢的重量.本文为中药鹿尾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较全面的综述和建议.

    鹿尾 分子鉴定 化学成分
  • 东北梅花鹿药用价值新探

    《吉林中医药》 CSTPCD 2012年2期

    论述鹿齿、鹿肝、鹿脂、鹿粪及鹿胎粪等的药物来源、性状、采收加工方法、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与贮藏方法等.如鹿齿质坚硬,较马鹿齿相应略小,四季均可采收;气微,味微成;具有行血、消肿的作用;主治鼠痿(淋巴结核)、疮疡等证;少内服,多制成乳油液加少量细粉敷于患处,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梅花鹿尾首载于《青海药材》,为名贵中药;我国民间早期用其作滋补强壮剂使用;现多入成方制剂;气微,味咸;具有补肾壮阳,强腰健膝等功能;主治阳痿遗精,腰背疼痛不能屈伸,头晕目眩等病证;对妇女子宫脱垂有良效.阳盛有热者忌服.鹿脂为梅花鹿或马鹿的脂肪或脂肪油,首载于《新修本草》;性状呈黄白色块状、条状或片状,长15~20 cm,宽10~ 15 cm,厚2~5 cm,具有油脂光泽,半透明,体轻,柔软;脂肪油灰白色,似冷凝猪脂样,质硬,滑腻.四季均可采收;洗净,切成小块,阴干;具有消痈散肿,温中,通腠理的作用;主治痈肿死肌,风头,四肢不遂等症;外用治面部疮疱等.

    鹿齿 鹿肝 鹿脑 鹿血 鹿脂 鹿精 鹿尾 鹿粪 鹿胎粪 药用价值
  • 鹿尾中5种有害元素的测定

    《中成药》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2012年7期

    目的 通过测定2种鹿尾药材中铜、铅、镉、汞、砷5种有害元素,对鹿尾药材进行质量和食用安全性评价.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汞、砷.结果 花鹿尾中铜、铅、镉、汞、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41、0.68、0.054、0.030、0.022mg/kg;马鹿尾中铜、铅、镉、汞、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57、1.08、0.058、0.040、0.018mg/kg;所有样品中的5种有害元素均在规定的安全标准范围之内.结论 该实验证明鹿尾应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以作为鹿尾药材质量控制中有害元素的定量方法.

    鹿尾 有害元素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法
  • 中药三姐妹的研究进展

    中药三姐妹为唇形科植物牛尾草Rabdosia ternifolia(D.Don)Hara[Plectranthus ternifolius D.Don;Isodon ternifolius(D.Don)Kudo]的全草或叶.异名:三叉金、三托艾、大夫根、大箭根、伤寒头、虫牙药,又名:三叶香茶菜、细叶香茶菜、四楞草、龙胆草、鸭边窝、扫帚草、三叶扫把、常沙、牛尾巴蒿、马鹿尾等.其味微苦性温,有发散风寒,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广西民间用以治疗流行性感冒,毒蛇咬伤,肿胀疼痛等疾病,近年来对其治疗乙肝的研究较多,现将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中药 细叶香茶菜 三叶香茶菜 流行性感冒 唇形科植物 肿胀疼痛 治疗 消肿止痛 牛尾草 毒蛇咬伤 三姐妹 龙胆草 综述 乙肝 伤寒 扫帚 扫把 民间 鹿尾 解毒
  • 鹿尾的滋补美容方

    人参鹿尾子鸡汤人参3g,陈皮3g,鹿尾1只,母鸡1只,瘦火腿50g,瘦猪肉50g,水发蘑菇50g,上汤1000g,绍酒30g,食盐6g,白糖3g,葱50g,姜20g,清汤300g.将鹿尾先用开水稍泡取出,洗净污秽,再下沸水锅滚烧10分钟捞出,煺去毛,如不易煺净,可反复再烫,直至煺净.

    鹿尾 滋补 人参 猪肉 洗净 污秽 食盐 母鸡 蘑菇 鸡汤 火腿 沸水 陈皮 白糖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