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毛】相关文献(4)
  • 青蒿素生物合成分子机制及调控研究进展

    《中国中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1期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是疟疾特别是恶性疟现有的首选、最佳疗法,青蒿素类药物需求巨大.青蒿素原料药依旧主要依赖于从药用植物黄花蒿(中药青蒿)提取、分离、纯化,但其在黄花蒿中的含量较低,且含量变异大.黄花蒿分泌型腺毛是合成、分泌、积累及储存青蒿素的场所,腺毛的正常发育直接关系到青蒿素的产量.提高青蒿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有重大意义,也是当前国际研究热点.该文介绍了青蒿素体内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和代谢调控,以及青蒿素合成器腺毛的研究进展,这些将为开拓新的方法来提高植物来源青蒿素的产量提供帮助.

    青蒿素 黄花蒿 腺毛 分子机制 遗传调控
  • 蚊净香草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CSCD CA 2012年8期

    目的 观察驱蚊植物蚊净香草叶的解剖结构,特别是叶表皮毛的类型与结构.方法 采用表皮临时装片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法,叶片结构的观察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制片观察.结果 蚊净香草叶为异面叶,由表皮、叶内和叶脉三部分构成、上、下表皮均有多种表皮毛分布,且下表皮明显多于上表皮,其中腺毛有指状、盾状、锥状和头状4种类型,另有一种非腺毛.叶肉组织中有簇晶细胞.结论 叶表皮上4种腺毛与芳香物质的分泌有关,光照强度和温度的适当提高可促进其分泌活动.

    芳香植物 蚊净香草 解剖结构 腺毛
  • 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的叶表皮毛被特征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CSCD CA 2013年12期

    目的 通过对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的叶表皮毛被特征进行分类鉴别研究,为研究和开发利用唇形科香薷属种类提供生药学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唇形科香薷属30种植物的叶表毛被形态.结果 通过对上下叶表皮毛被的观察,在香薷属植物中共发现7种类型的毛被,其中非腺毛有5种,腺毛有2种.结论 非腺毛、近无柄腺毛形态在属内组的划分上不具有明显的系统学意义,但可作为种鉴别上的辅助证据.叶表皮毛被特征研究可用于香薷属植物种间分类鉴别研究.

    香薷属 唇形科 叶表皮 腺毛 非腺毛
  • 藿香叶表皮毛的研究

    《中药与临床》 2011年2期

    目的:对藿香叶表皮毛的类型和分布进行研究.方法:石蜡切片和制作透明叶,显微镜观察照相.结果:藿香的叶表皮有三种形态显著不同的毛:头状腺毛,盾状腺毛和非腺毛.盾状腺毛和头状腺毛都具1个基细胞、1~2个柄细胞和头部.成熟的盾状腺毛的头部由12个分泌细胞组成;头状腺毛的头部由1或2个分泌细胞组成.腺毛和非腺毛在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分布.幼嫩的叶毛被最为密集,其密度随着叶片成熟密度逐渐减小,表明毛的发育在叶片发育早期就已经完成,毛的密度随着叶片的发育密度而减小.结论:藿香盾状毛可能是挥发油合成、分泌和储存的重要场所.

    腺毛 唇形科 藿香 药用植物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