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竹沥又名竹汁、竹油,系禾本科刚竹属淡竹Phyllostachys,nigra (Lodd) Munro var.henonis (Miff) Stapf ex Rendle和其他一些竹种的秆用火烤灼流出的淡黄色澄清的液汁.
竹茹别名竹皮、淡竹茹、竹二青、青竹茹,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张仲景《金匮要略》载有“橘皮竹茹汤”和“竹皮大丸”,为竹茹入药的最早记载。《本草图经》云:“(竹堇)竹、淡竹、苦竹,《本经》并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竹之类甚多,而入药者惟此三种,人多不能尽别。谨按《竹谱》……甘竹似篁而茂,即淡竹也……淡竹肉薄,节间有粉,南人以烧竹沥者,医家只用此一品,与《竹谱》所说大同小异也。”《纲目》载有淡竹茹、苦竹茹、筀竹茹。《本草蒙筌》谓:“皮茹削去青色,惟取向里黄皮。”可见,古代竹茹来源于多种竹类竿的中间层,与今一致。
竹茹 又名淡竹茹、竹皮,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成卷曲扭缩丝状团形,入药可生用,亦可将生姜水与竹茹充分拌匀,置锅内微炒制成姜竹茹.其性凉,味甘苦,入胃、胆经.竹茹含木质素、纤维素、2,5-二甲氧基-对-羟基苯甲醛、丁香醛、松柏醛等成分,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和胎动不安等症.
目的:定性分析不同种竹沥的主要化学组分,同时进行药效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不同种竹沥间化学组分差异及其发挥特定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方法:采用GC-MS实验、小鼠氨水引咳诱喘实验和小鼠酚红排泌实验进行考察.结果:在不同竹沥样品中,共有包括愈创木酚和苯酚在内的13种相同成分.结论:愈创木酚和苯酚为竹沥发挥止咳化痰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
竹沥: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为截取新鲜淡竹,剖开后经火烤而滴沥出来的液汁,性甘寒,入心,肝、肺经,有清热化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