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唐*<新修本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和利尿通淋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乳痈、疔疮肿毒等证.由于蒲公英属植物具有无融合生殖现象,因此种类甚多,我国大约有27种,但对其不同品种之间化学成分的差别研究却很少,东北蒲公英的化学成分研究未见报道.作者对东北蒲公英Taraxacum ohwanum Kitag.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从辽宁产的东北蒲公英中分离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5个化合物,其中香草醛是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的已知化合物.
山竹在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缅甸)栽培较多,原名莽吉柿,一般10年树龄始能结果。我国南方引种成功,贵州黄果树瀑布附近产的山竹,味道甜美,被誉为“果中皇后”。山竹可食用的内果皮在植物学中被称为假种皮,为白色,长为4~6厘米,由4~8瓣组成,为楔形,其中包含无融合生殖种子。在外果皮的内层存在一些突起的脊,是柱头残留的痕迹,呈轮状排列,与假种皮的瓣数相符。山竹可生食,它的果皮又厚又硬,剥开果皮后,里面有紫色的汁液流出,除掉外壳的山竹会露出其雪白、嫩滑、诱人的果肉,味道酸甜,爽口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