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中药微丸的特点.方法:对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微丸的原理、制备流程进行比较,并对2种方法所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进行粉体学、收率和体外溶出等考察.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高,体外溶出快.结论:2种方法均能制备当归补血微丸,但挤出滚圆法优于流化床包衣法.
目的 考察并优化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银耳多糖肠溶微粒(ETPP)工艺条件.方法 以Eudragit L30-D55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柠檬酸三乙酯为增塑剂,滑石粉为抗黏剂,同时考察包衣后微粒的累计释放度,制备直径小于190 μm肠溶微粒.结果 载药量为40.62%,包封率为79.29%,酸中累计释放度小于10%,碱液中累计释放度大于75%,制备的微粒其平均粒径在115~190um之间,圆整度、堆密度、总收率均较理想.结论 应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ETPP,其工艺简便,稳定可行,适合小鼠药物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的需要和大工业生产.
目的 制备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 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微丸.以体外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S100)、枸橼酸三乙酯(TEC)用量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处方.以迷迭香酸含有量为指标,评价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最佳处方为HPMC用量5%,Eudragit S100用量70%,TEC用量20%,所得微丸在pH 7.6 PBS(转运2h)中累积释放率达90%以上,而在pH 1.0HCl(转运2 h)、pH 6.8 PBS(转运3h)中未溶出药物.结论 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可达到体外结肠靶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