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抑郁症的调节作用.方法:复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施以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治疗.采用美国GraphPad Prism 3.02专用统计软件,以非线性回归方法计算最大结合率(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推测5-HT1A和5-HT2A的受体数量与结合活性.结果:(1)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1受体的Bmax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电针可增加其Bmax值.(2)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2受体的Bmax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电针可降低其Bmax值;抑郁模型大鼠5-HT2受体的Kd也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治疗后Kd值也有所下降.结论:5-HT受体功能不平衡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针刺大白鼠经穴后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探讨针灸作用机理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方法: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7~10天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血清和电针刺"百会""足三里""曲池""三阴交"的血清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加入正常血清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会有一定的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升高的钙离子浓度会趋向平稳;而再加入针刺血清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结论:针刺腧穴后,除了神经的调节机制外,针刺血清中存在着某种活性物质可以明显地使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此为针灸体液因素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目的:探讨"神阙"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取18~20月龄老年前期SD大鼠随机分组治疗,采用荧光比色法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结果:电热隔药贴灸"神阙"穴能显著提高老年前期大鼠大脑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与老年前期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与传统隔药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热隔药灸"神阙"穴能够对老年前期大鼠大脑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增龄性改变产生良性影响,并与传统隔药灸法的作用相似.
目的:研究针刺阻抑和延缓白内障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谷胱甘肽抑制剂(BSO)复制幼鼠早期白内障模型,150只幼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研究,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致障率、白内障晶体、大脑皮层内各抗氧化指标的变化及电镜形态改变.结果:BSO组致障率为94.1%,加乙醇为100.0%,而针刺组致障率下降显著,仅为33.9%,MT及NAC药物组为26.1%,26.3%,对照组为0%.应用肉眼、显微镜观察均显示针刺能保护正常晶体免于药物所致晶体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和混浊,同时针刺组可使晶体GSH、GSH-Px、SOD及大脑皮层CAT含量上升,NOS含量下降,过高的晶体LPO水平下降,这些作用均与神经内分泌松果体素MT及前体NAC的效应类同,并与肝脏酶谱调节有关.结论:针刺可阻抑各种自由基对晶体的损伤,阻止和预防早期白内障的形成.
为探讨一种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有较好临床疗效的中药复方制剂--健脑益智冲剂的疗效机理,应用MID大鼠模型,采用高压液用-电化学检测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中药对该模型大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P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术前中药组可提高造模后E的含量;术后中经组和术后西药组(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可降低造模后5-HT的含量;3个用药组均可提高该模型P物质含量,以术前中药组明显。表明该方药可调整MID后大脑皮层紊乱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和P物质的代谢,这可能是它改善MID学习记忆的物质基础。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的脑组织内不同部位的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 3)的表达情况,探讨GLUT 3在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3月龄、18月龄及30月龄大鼠(各10只)脑组织内不同部位GLUT 3的表达强弱.结果:各月龄组大鼠脑组织内不同部位阳性细胞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海马区,尤其是海马CA1 区阳性细胞数最多,而运动皮质区及第1小脑小叶阳性细胞数相对较少.结论:在老龄大鼠脑组织中GLUT 3的表达减弱,提示GLUT 3在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