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是以突然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和视野以生理盲点相连的象限性缺损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笔者自1999年10月-2005年11月采取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该病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急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由于营养视神经的小血管发生循环障碍,使视神经缺血、缺氧,而致组织水肿,从而导致视功能下降,视野象限性缺损为特征的一种眼底病。临床治疗主要是应用扩血管类药物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1998年以来我院应用大剂量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72例(80眼)并进行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体检发现右眼视力不佳来我院就诊.视力:右眼0.08(颞侧);左眼1.0,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正常深浅,房闪阴性,虹膜纹理清晰,晶体和玻璃体透明.右眼散瞳:视盘界清,色淡,视网膜颞伴象限呈青灰色,其血管纤细,并可见散在骨细胞样色素改变,鼻侧伴视网膜血管走行清楚,色正常.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是影响5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1].其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老龄、动脉高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吸烟史[2].眼底表现为沿某视网膜分支血管(主要为颞侧)的象限性视网膜出血及水肿,可以合并棉絮斑.只有当出血或缺血累及黄斑或继发黄斑水肿时,患者才会明显感到视力受损,而黄斑水肿是BRVO引起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3].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系由供应视乳头的睫状后动脉循环障碍所致,其临床特征为视力突然下降、视乳头水肿和视野象限性缺损[1].以往临床治疗主要是应用扩血管、神经营养药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2].本研究采用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AION,并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01 1995年至今本所共治疗24例白内障术后出现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病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请同仁指正。1 病例资料 24例病人,年龄50~80岁,平均68.5岁;共24只患眼;白内障术式包括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发病时间为术后1~12周;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14例,糖尿病者6例,4例无明显病史;诊断均符合以下标准:(1)术后视力突然进行性下降;(2)早期多体现乳头水肿,晚期多出现视神经萎缩;(3)视野出现半盲或象限性缺损,与生理盲点相连;(4)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示:视乳头低荧光或充盈延迟或充盈缺损;(5)无眼球轻动时疼痛。2 治疗方法 1)针对全身疾病进行治疗,如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临床资料 患者,男, 36 岁. 因双腋下、肋间瘀点、瘀斑2个月于2013 年8 月来我院就诊. 患者2个月前发现右侧腋下及肋间出现较密集大小不一瘀点、瘀斑,不伴瘙痒或疼痛等自觉症状. 类似的皮疹逐渐增多,累及左侧腋下及肋间. 自行外用"皮炎平软膏",治疗无效. 病程中无系统症状,不伴有其它出血表现.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近1年有血糖异常史.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 皮肤科检查:皮损位于双腋下、肋间,以右侧为重,大致呈线状分布;为大小不一瘀点、瘀斑,呈辣椒粉样,部分融合,压之不退色(图1、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正常. 右腋下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乳头及浅层红细胞外溢,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较多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见噬色素细胞,灶性色素沉积(图3). 诊断:象限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睫状体缝合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有过成功的报道,但对于360度睫状体脱离的手术治疗难度大,成功率相对较低。笔者行睫状体象限性缝合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360度睫状体脱离1例取得成功,报道如下。 病例:代某,男,12岁。因右眼被花炮崩伤视物不清2月入院。右眼检查所见:视力:0.2,矫正无提高。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房水清晰,房角广泛后退及柱状粘连,瞳孔散大直径约6mm,晶状体透明,玻璃体可见陈旧性出血及灰白色絮状混浊,眼底:视乳头边界不清,水肿,后极部网膜色灰暗,血管迂曲,黄斑部水肿,放射状皱折,未见视网膜脱离。眼压:0.95KPa(左眼压2.12KPa)。UBM检查示360度睫状体脱离,颞上象限及鼻上象限脱离较高。即行手术,手术方法:①局部麻醉后前房注入甲基纤维素约0.3ml。作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于9:00~11:30及12:00~2:30角膜缘后3~4mm各做2/3厚巩膜瓣至角膜缘;②角膜缘后1.5~2mm处在巩膜床上切透深层巩膜,见大量淡黄色液体流出,充分排净后于切口下方见深棕色睫状体组织用;③用10~0无创伤尼龙线穿透深层巩膜切口一唇,继而浅行通过睫状体组织,再由另一唇巩膜切口穿出并结扎。类似间断缝合,注意睫状体组织不能嵌夹于巩膜切口处,每针相距1.5~2mm;④间断缝合巩膜瓣;⑤下方睫状体冷冻,范围:9:00~3:00。温度:-60摄氏度。冷冻时间:50秒。共计8个点;⑥整复结膜瓣并缝合之;⑦术毕庆大霉素2万单位及地塞米松2mg结膜下注射。结果:术后第一天即出现高眼压,经对症处理得以控制。2周后右眼视力0.8,眼压2.74KPa,视盘水肿及黄斑区皱褶减轻复查UBM示睫状体完全复位。2月后复查眼压2.47KPa,视盘水肿消失,UBM显示睫状体解剖位置正常。 讨论:本手术关键是:①术前通过UBM确定睫状体脱离的最高部位;②手术中往前房中注入少许粘弹剂,造成房水前后均无出路,形成暂时性的高眼压,以利睫状体与巩膜形成粘连;③睫状体上腔液体尽可能排尽;④缝合睫状体一定要确实。术后要注意高眼压的发生,这种高眼压一般均属暂时性,经对症处理均可得以控制;⑤术后持续散瞳。瞳孔散大后可使房角变窄,晶体虹膜间的距离变窄,房水流出阻力增加及流出量减少。从而促进脱离的睫状体复位。
急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由于营养视神经的小血管发生循环障碍,使视神经缺血、缺氧,而致组织水肿,从而导致视功能下降,视野象限性缺损为特征的一种眼底病[1].表现为发病急,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不可逆性的视力丧失.临床上主要是应用扩血管药物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1999年以来我院应用复方樟柳碱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80例(86眼),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50岁.左大腿外侧瘀点和瘀斑5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基层灶性液化,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增生,毛细血管扩展充血,血管周围可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外溢的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诊断:象限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是以突然视力障碍,视野象限性缺损,水平或垂直性偏盲及视盘水肿为特征的眼病.其发病急,预后较差.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收治本病20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