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排空/针灸效应】相关文献(3)
  •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北大核心 CSTPCD AJ CA CBST 2000年6期

    将1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3例,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太冲、阳陵泉等穴;对照组75例给予吗丁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胃蠕动、胃排空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胃排空、胃蠕动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消化不良/针灸疗法 胃排空/针灸效应 蠕动/针灸效应
  • 针刺"四缝"穴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血清锌及胃排空率的影响

    《中国针灸》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7年8期

    目的:探讨针刺"四缝"穴对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组,设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肌注利血平注射液造模,针刺组每天点刺"四缝"穴1次,连续2 w.然后观察各组胃排空速率、血液中红细胞Zn、血清Zn含量.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对大鼠有加速胃排空作用,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针刺组可提高大鼠血清Zn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四缝"穴对大鼠的脾虚模型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加快胃排空速率,提高血清及红细胞Zn的含量.

    四缝 脾虚/针灸疗法 锌/血液 胃排空/针灸效应
  • 电针对LPS干预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及与血清细胞因子的关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STPCD CA 2001年10期

    目的 初步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于细菌脂多糖(LPS)干预下的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及与血清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干预组、LPS+非穴组(非经非穴5d)、LPS+针穴5d组(足三里穴)、LPS+针穴3d组、LPS+针穴1d组.给予大鼠LPS 2.5mg@kg-1腹腔注射,以酚红法测量胃液体排空功能,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白介素-1beta(IL-1β)、白介素-6(IL-6)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干预后,大鼠胃内非营养液体排空率明显下降(73.2%±3.1%vs15.4%±5.3%,P<0.01),血清TNF-α(ng@L-1),IL-1β(ng·L-1),IL-6(ng·L-1)及NO(μmol·L-1)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575.0±35.5vs731.3±35.2;118.6±15.5vs187.1±10.4:94.7±15.0vs157.4±20.6;32.9±2.9vs100.2±5 9,P均<0.01).电针足三里穴后与LPS干预组相比,胃排空率显著增加(15.4%±5.3%vs31.7%±4.4%,P<0.05),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3.2%±3.1%,P<0.05).血清TNF-α,IL-6及NO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731.3±35.2vs531.4±15.8,P<0.01;157.4±20.6vs66.6±8.5,P<0.01;100.2±5.9vs71.2±5.7.P<0.05),且电针5d,3d,1d三个时段之间无明显差异.与LPS干预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穴5d或3d也可使血清IL-1β含量明显下降(187.1±10.4vs137.5±7.7,P<0.05),但电针1d对其无明显影响.非经非穴刺激对胃排空率、血清TNF-α,IL-1β,NO水平无显著影响.但可使血清IL-6水平下降,不过其作用弱于电针足三里组.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使LPS所抑制的胃液体排空功能得到明显逆转,这种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降低LPS诱导下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及NO的水平有关系.电针足三里穴5d,3d较1d作用更显著.

    胃排空/针灸效应 胃经/针灸效应 电针 细胞活素类/血液 脂多糖类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