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损伤分子-1】相关文献(132)
  • 葛根素减轻庆大霉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17期

    目的:研究葛根素(Puerarin)对庆大霉素诱导急性肾损伤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庆大霉素损伤Wister大鼠肾组织构建急性肾损伤模型.分别设置未损伤空白组(空白组),急性肾损伤模型组(模型组),急性肾损伤后不同浓度葛根素处理组(分别皮下注射0.5,5,50 mg·kg-1 Puerarin).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相关指标血肌酐(SCr),尿肌酐(UCr),血清尿素氮(SBUN)和尿尿素氮(UBUN)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等炎症蛋白的含量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肾损伤分子-1(KIM-1)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庆大霉素诱导急性肾损伤大鼠肾小管坏死评分上升,SCr,UCr,SBUN和UBUN含量上升,而SOD,TAOC活力下降,MDA含量,iNOS活力明显上升,MCP-1,TNF-α,RANTES,MIP-2含量及KIM-1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不同浓度葛根素组中,急性肾损伤大鼠肾小管坏死评分逐渐下降,SCr,UCr,SBUN和UBUN随之降低,SOD,TAOC活力上升,MDA含量,iNOS活力逐渐下降,MCP-1,TNF-α,RANTES,MIP-2含量及KIM-1蛋白表达逐渐下降(P<0.05).结论:葛根素能够显著降低庆大霉素诱导急性肾损伤大鼠的肾小管坏死、提升肾组织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反应和KIM-1蛋白表达,从而减轻庆大霉素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葛根素 庆大霉素 急性肾损伤 炎症因子 抗氧化 肾损伤分子-1
  • 防己茯苓汤对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KIM-1和NGAL表达的影响

    《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14年6期

    目的 研究防己茯苓汤防治急性肾损伤(AKI)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防己茯苓汤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防己茯苓汤组经腹腔注入脂多糖5 mg/kg造成大鼠AKI模型,防己茯苓汤组于注射前7天开始,灌胃防己茯苓汤18.375g/ (kg·d),每次间隔12h;正常组、模型组在相应时间点灌等量生理盐水.统计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后24h内的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分别于注射后12h、24h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SUN)含量,尿量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肾组织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注射后24h死亡率为53.3%、防己茯苓汤组为41.7%、正常组无死亡发生,防己茯苓汤组死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防己茯苓汤组在24 h时SCr、BUN、尿量、尿NAG酶、KIM-1 mRNA及其蛋白、NGAL mRNA及其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同时间点有所下降(P<0.05).结论 防己茯苓汤具有防治AKI的作用,可能与抑制KIM-1和NGAL蛋白及其mRNA表达作用有关.

    急性肾损伤 防己茯苓汤 肾损伤分子-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 尿中KIM-1及NGAL水平与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急性肾损伤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尿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与心梗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急性肾损伤诊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在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按照纳入标准选择经诊断为心肌梗死且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并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术前和术后特定时间点的尿液标本,测定尿液标本中KIM-1和NGAL水平.通过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两组间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94例患者,其中AKI组36例,非AKI组58例.且AKI组在术后4h、6h、8h及12h尿中KIM-1和术后大部分时间内尿中NGAL水平均高于非AKI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另外,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患者尿中NGAL和KIM-1水平可作为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出现AK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且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分子-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肾损伤 关联性
  • βTP与KIM-1检测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β痕迹蛋白(βTP)与尿肾损伤分子-1(KIM-1)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衡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94例作为观察组(符合2013年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的诊断标准),清晨采集病人空腹静脉血,用胶乳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βTP的含量,酶法测定血肌酐(Scr)的含量;同时收集病人晨尿,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尿KIM-1,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清蛋白(UALB)的含量,比色法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糖糖苷酶(NAG)的含量.按照UALB的浓度分为三组:UALB正常组(63例),少量UALB组(71例)和大量UALB组(60例);另外选取60例肾功能及血压均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标本采集及指标测定方法同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三组中的血βTP与尿KI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βTP、尿KIM-1及Scr在三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2%,66.2%,90.0%;33.3%,64.8%,86.7%;0.0%,15.5%,45.0%.三组中血βTP与尿KIM-1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cr(P <0.05).血βTP与尿KIM-1与Scr、NAG、GFR以及病程做相关分析表明,两者与Scr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7、0.621,P均<0.05);与尿NAG浓度成正相关(r分别为0.661、0.794,P均<0.05),与病程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4、0.707,P均<0.05);与GFR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1、-0.667,P均<0.05).结论 血βTP与尿KIM-1均是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敏感而可靠的诊断指标,血βTP可以早期反映其肾小球滤过功能,尿KIM-1可以作为评价其肾小管早期损伤的有效指标.

    血清β痕迹蛋白 肾损伤分子-1 早期肾损伤 血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
  • 心钠肽、肾损伤分子-1在脓毒症发生急性肾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心钠肽(ANP)、尿肾损伤分子-1(KIM-1)在脓毒症发生急性肾损伤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4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第2h、6h、24h、48 h采集血液及尿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ANP和KIM-1.根据脓毒症患者是否在住院期间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脓毒症AKI组、脓毒症非AKI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ICU住院期间17例患者发生AKI,AKI发生率为37.78%.AKI组血ANP在2h、6h、24h、48 h和尿KIM-1在6h、24h、48 h明显高于非AKI组(P< 0.05);2 h血ANP和6h尿KIM-1与确诊AKI时24h血清肌酐(Scr)呈正相关(r=0.768,P=0.041;r=0.674,P=0.032).结论 血ANP和尿KIM-1较Scr更早出现升高,其水平变化可以反映肾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以预测脓毒症是否发生AKI.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心钠肽 肾损伤分子-1
  • 急性肾损伤标志物及其在心血管相关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脏功能损害,以致肾小球滤过率在短时间迅速下降,引起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心血管相关手术后发生急性、相对轻度的肾脏损伤或肾功能受损,常提示预后不良,及时诊断对指导治疗和预防急性肾损伤进展是非常必要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肾损伤分子-1、MicroRNAs、胱抑素C等可作为诊断AKI的早期标志物。本文就AK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的致病机理、检测方法及在心血管手术相关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急性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肾损伤分子-1 微小RNA 胱抑素C
  • NGAL、KIM-1和 IL-18在急性肾损伤患儿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分析探讨尿液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儿童急性肾损伤( AK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肾损伤患儿100例,并按照AKI诊断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每组各50例;另外选取正常小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的尿NGAL、KIM-1和IL-18,与血清肌酐(SCr)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探讨以上3项指标在儿童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在SCr未发生明显变化前,AKI组患儿的3种因子水平均已升高,且尿NGAL升高最快( P<0.05);非AKI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3种因子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非AKI组、对照组相比,AKI组患儿1期、2期、3期尿NGAL、IL-18、KIM-1和SCr的水平逐渐升高(P<0.05)。③AKI组患儿尿NGAL、IL-18和KIM-1均与SCr呈正相关(r=0.607、0.428、0.477,P均<0.05)。结论:AKI患儿进展过程中,尿 NGAL、IL-18和 KIM-1等3因子的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 SCr 值及 AKI 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尿NGAL、IL-18和KIM-1可作为早期儿童急性肾损伤诊断的生物标志因子。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白细胞介素-18 肾损伤分子-1 急性肾损伤 儿童
  • 尿肾损伤分子-1与血胱蛋白酶抑制剂 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尿肾损伤分子-1(KIM-1)及血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及糖尿病肾病发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依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UAC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以及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各组清晨清洁中段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中尿KIM-1浓度。血清中Cystatin C浓度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尿KIM-1在糖尿病各组中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但糖尿病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Cystatin C水平在糖尿病各组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尿蛋白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糖尿病患者尿KIM-1与血Cystatin C均与UACR呈正相关(r=0.427、0.726,P<0.01),与eGFR呈负相关(r=-0.008、-0.791,仅血Cystatin C的P<0.05)。结论尿KIM-1对糖尿病尿蛋白出现之前的早期肾损伤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血Cys-tatin C不仅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同时对糖尿病肾病损伤程度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糖尿病肾病 肾损伤分子-1 胱蛋白酶抑制剂C
  • 尿肾损伤分子1及白细胞介素18水平检测在监测不同烧伤程度烧伤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尿肾损伤分子-1(KIM-1)及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3年4至9月我院烧伤整形中心95例住院烧伤患者,按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分为轻度烧伤组(37例)、中度烧伤组(30例)及重度烧伤组(28例),另选我院体检中心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留取血液及尿液,检测血Hb、WBC、BUN、Cr、ALT、AST、ALB水平;ELISA法检测尿KIM-1及IL-18水平,从而分析尿KIM-1及IL-18与烧伤程度及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轻度烧伤组、中度烧伤组、重度烧伤组及健康对照组的尿KIM-1水平分别为(2.95±0.75)(、4.06±1.38)(、5.06±1.51)、(2.12±0.80)ng/ml,3组烧伤患者的尿 KIM-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三组烧伤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尿IL-18水平分别为(6.27±2.84)、(6.93±3.11)、(6.68±2.66)、(6.04±1.41) pg/ml,三组烧伤患者及对照组的尿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重度烧伤合并AKI患者尿KIM-1[(6.18±1.62)ng/ml]及IL-18水平[(8.87±2.65)pg/ml]明显高于重度烧伤不合并AKI患者[(4.62±1.25)ng/ml,(5.80±2.1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 KIM-1及IL-18升高早于血肌酐升高。(3)尿KIM-1与血清BUN、Scr呈正相关,但与ALB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4、0.345、-0.486,P均<0.05)。尿IL-18与血清Cr低度相关,但与血清BUN、ALB无相关性。结论尿KIM-1、IL-18可以作为预测不同程度烧伤患者合并AKI的早期敏感指标,为烧伤患者早期预防AKI提供一定的临床线索。

    烧伤 白细胞介素18 急性肾损伤 肾损伤分子-1
  • 急性肾损伤生物学标志物在心脏外科术后的研究进展

    《国际外科学杂志》 CSTPCD 2013年10期

    急性肾损伤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血肌酐及尿量作为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物缺乏敏感性,延误了早期有效的治疗.近年来对于诊断急性肾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些指标已逐步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胱抑素C、肾损伤分子-1、白细胞介素-18等.本文旨在对心脏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生物学标志物基础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急性肾损伤 生物学标志物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白细胞介素18 肾损伤分子-1 手术后并发症 心脏外科手术
  • 早期检测急性肾衰生物标记物的新进展

    急性肾损伤是临床上普遍而严重的一种疾病.由于缺少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阻碍了临床及时干预,是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由于蛋白组学和基因组学在临床检验和动物急性肾损伤的模型中的应用,发现了可检测急性肾损伤的新的生物标记物.

    急性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肾损伤分子-1 白介素-18 钠氢交换器-3
  • 肾损伤分子1的生物学作用及意义

    近年来因肾损伤分子1在早期肾损伤中被发现而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由于肾损伤分子1只在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很多研究结果都认为其可以成为一个敏感的肾损伤标记物.目前传统的血肌酐指标无法准确及时的反映肾功能的变化,因而不能对早期肾脏损伤进行诊断.本文详尽阐述了肾损伤分子1的表达、结构、生物学作用以及在急、慢性肾损伤疾病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意义.同时对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特别是通过抗体或者相关因子来改变肾损伤分子1的表达和释放过程将为肾损伤的治疗策略提供靶点.

    肾损伤分子-1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损伤
  • 尿肾损伤分子-1在早期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并发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尿肾损伤分子(Kim)-1在早期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并发急性肾损伤(AK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诊治的66例AOS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入院48 h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AKI组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51±10)岁.非AKI组45例,其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49±9)岁.分别记录与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0 h)及入院后12、24、48 h 的尿Kim-1、血清肌酐(Scr)水平.分析尿Kim-1对AKI的诊断价值.两组患者尿Kim-1、Scr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分析尿Kim-1水平对AK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AKI组患者入院时(0 h)尿Kim-1和Scr水平分别为(2.02±0.23)μg/L、(77±17)μmol/L,非AKI组患者相应为(1.89±0.78)μg/L、(72±16)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3,1.742;P>0.05).入院后12 h,AKI组患者尿Kim-1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非AKI组尿Kim-1入院后12 h也升高并达高峰.AKI组患者入院后12、24、48 h的尿Kim-1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t=2.975,5.002,7.614;P<0.05).入院后48 h,AKI组Scr水平才明显高于非AKI组(t=3.557,P<0.05).入院后12 h尿Kim-1诊断AOSC合并AKI的A值为0.875,95%可信区间为0.746~0.932.采用Youden指数选择ROC曲线上最佳工作点,诊断的阳性参考值为2.80 μg/L,灵敏度为 0.90,特异度为0.73.结论 尿Kim-1可作为早期诊断AOSC并发AKI的检测指标.

    胆管炎 急性肾功能不全 肾损伤分子-1 肌酸酐
  • 肾损伤分子-1在IC U患者感染继发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评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6年6期

    目的 研究肾损伤分子-1(KIM-1)在ICU患者感染继发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评价,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入住综合ICU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4例和非感染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KIM-1水平.比较AKI和非AKI患者的Scr,eGFR及KIM-1;分析KIM-1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有18例发生AKI发生率为75.00%,非感染组患者有2例发生AKI发生率为2.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7,P<0.05);AKI与非AKI患者40 h和48 h的Scr和eGFR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16~48 h的KI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M-1诊断AKI灵敏度95.00%、特异度98.00%,约登指数0.9300.结论 肾损伤分子-1在感染继发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肾损伤分子-1 重症监护病房 全身感染 急性肾损伤
  • 肾损伤分子-1在急性缺血缺氧再灌注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STPCD 2017年3期

    目的 观察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在急性缺血缺氧再灌注肾损伤(acute ischemia reperfusion kidney injury,AIKI)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规律,探讨其在诊断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清洁级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按国际标准建立大鼠AIKI模型,分别于2h、6h、24h、48h、72h、1周、2周、4周处死(n=8),取肾组织,常规HE染色,参照Sayhan等标准对肾小管间质损伤进行半定量评分;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检测KIM-1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生化法测定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结果 (1)大鼠缺血再灌注后2h即出现明显肾小管间质损伤,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损伤加重,48h达高峰后逐渐减轻,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2)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缺血再灌注后2h肾组织KIM-1的表达明显升高,KIM-1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87,P=0.003);(3)大鼠缺血再灌注后2h Scr明显升高,48h达到最高值后降至正常,其升高与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无相关性(r=0.280,P=0.502).结论 AIKI模型中大鼠肾组织KI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其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呈正相关,与Scr相比,KIM-1可能为更准确地反映肾损伤情况的指标.

    肾损伤分子-1 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小管间质损伤 急性肾损伤
  •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和尿肾损伤分子-1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6年8期

    目的 肾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只有早期确诊,才能及早干预、治疗.本研究通过观察MM患者尿液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水平的变化,探讨二者对MM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01-01-2015-07-01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MM患者92例,根据尿清蛋白/肌酐(Cr)比值(UACR)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NA组)29例、微量清蛋白尿组(MA组)30例和临床清蛋白尿组(CA组)33例;同期选取26名健康人做正常对照(对照组).检测血Cr、尿清蛋白、尿Cr,计算UACR;根据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尿NGAL和KIM-1,尿NGAL和KIM-1的检测结果除以尿Cr作为最终结果,以纠正尿液浓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MA、CA组的UACR与对照组、NA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且MA、C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A组的eGFR与对照组、NA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且MA、C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组尿NGAL/Cr和尿KIM-1/Cr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组较NA组明显升高(P<0.05),CA组比MA组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尿NGAL/Cr与UACR呈正相关(r=0.842,P<0.001),而尿KIM-1/Cr与UACR也呈正相关(r=0.817,P<0.001),且尿NGAL和UACR的关系更密切;尿NGAL/Cr和尿KIM-1/C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和0.779.结论 尿NGAL和KIM-1随着UACR的上升、eGFR的下降而逐渐升高,对MM早期肾损害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而且NGAL对MM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尿NGAL和KIM-1有望成为MM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标志物.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肾损伤分子-1 多发性骨髓瘤 早期肾损害
  • 大鼠模拟高强度军事训练肾损伤后肾组织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CBST 2015年8期

    目的:探讨在大鼠模拟高强度一次性力竭、负荷累积军训肾损伤两种模型中,肾组织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雄性12周龄SD大鼠58只:模拟高强度军事一次性力竭训练尿检(TU)组10只、血检(TS)组48只,构建高强度一次性力竭军训肾损伤模型.留取训练前后不同时间TU组尿样,TS组血清、肾组织样本.(2)雄性4周龄SD大鼠56只:模拟高强度军事负荷累积训练尿检对照(CUC)组8只、尿检训练(CUT)组8只、血检对照(CSC)组20只、血检训练组(CST)组20只,构建高强度负荷累积军训肾损伤模型.留取每2周末次训练后CUC、CUT组24 h尿液;每2周处死CSC、CST组各10只,取血、肾组织.(3)检测血、尿KIM-1、NGAL浓度.免疫组化法测肾组织KIM-1、NGAL表达,计算阳性染色单位累积光密度值(IOD).结果:TS组大鼠训练后肾组织见KIM-1、NGAL表达明显增强.6 hKIM-1、NGAL的IOD最高.肾组织KIM-1、NGAL表达的强度与尿液KIM-1、NGAL水平正相关.CST组大鼠在训练第2周,肾组织KIM-1、NGAL的表达即强于同期对照组.随训练强度、时间增加,IOD值逐渐增加,与尿液KIM-1、NGAL、肾小管半定量积分正相关.结论:尿中KIM-1、NGAL在反映高强度军训肾损伤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军事医学 肾损伤分子-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免疫组化
  • 糖原合成激酶-3β/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在贫铀致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3期

    目的 探索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对贫铀(depleted uranium,DU)致人肾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DU染毒HK-2细胞3 ~24 h,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表达水平以观察DU诱导HK-2细胞的损伤,免疫荧光法检测β-连环蛋白核转位,Western blot法检测p-GSK-3β(S9)、GSK-3β、β-连环蛋白及c-myc蛋白表达变化,观察GSK-3β/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时相变化;采用GSK-3β(KD)质粒瞬时转染和GSK-3β特异性抑制剂TDZD-8处理抑制HK-2细胞的GSK-3β活性,采用β-连环蛋白质粒瞬时转染HK-2细胞使其过表达,观察GSK-3β活性和β-连环蛋白表达变化对DU染毒致HK-2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 300和600μmol/L DU染毒致HK-2细胞KIM-1和NGAL阳性细胞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染毒后6、9和24 h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KIM-1阳性细胞率:t=11.06、18.97、30.49,P<0.05;t=6.79、16.02、85.45,P<0.05;NGAL阳性细胞率:t=11.78、11.37、34.29,P<0.05;=7.34、21.63、36.84,P<0.05);p-GSK-3β(S9)/GSK-3β比值和核β-连环蛋白阳性细胞率于染毒后3、6、9和24 h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GSK-3β(S9)/GSK-3β比值:t=3.95、4.69、5.40、3.34,P<0.05];核β-连环蛋白阳性细胞率:t=4.61、6.52、36.64、14.93,P<0.05),于染毒后9h达峰值,还激活了β-连环蛋白下游靶基因c-myc的蛋白表达.瞬时转染GSK-3β(KD)质粒明显抑制了HK-2细胞的GSK-3β活性(t=8.07,P<0.05),降低了DU致染毒HK-2细胞的KIM-1阳性细胞率(t=24.77,P<0.05).TDZD-8抑制GSK-3β活性的同时提高了β-连环蛋白核转位,亦能显著降低DU染毒诱导HK-2细胞的KIM-1阳性细胞率(=6.25、6.73,P<0.05).而且,β-连环蛋白过表达显著减轻了DU诱导的HK-2细胞损伤(t=7.48,P<0.05).结论 GSK-3β/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是调控DU致HK-2细胞毒性的关键通路,抑制GSK-3β活性及β-连环蛋白表达能有效拮抗DU诱导的HK-2细胞损伤.

    贫铀 糖原合成激酶-3β β-连环蛋白 肾损伤分子-1 HK-2细胞
  • 预测庆大霉素、多柔比星和腺嘌呤致大鼠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5年1期

    目的 评价肾损伤尿液生物标志物对于不同药物诱导的大鼠肾损伤的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①SD大鼠分别ip给予硫酸庆大霉素30,100和200 mg· kg-1,每天1次,给药14d,以给药当天为第1天(d 1),分别于d4,d7,d10和d15给药前采集动物尿液及全血;②SD大鼠一次性分别iv给予多柔比星3,6和9 mg· kg-1,于药后d4,d7,d10和d15采集动物尿液及全血;③SD大鼠分别ig给予腺嘌呤30和60 mg· kg-1,每天1次,给药10d,于d4,d7和d11给药前采集大鼠尿液及全血;检测动物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丛生蛋白(Clu)、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血清中肌酐(Cre)和尿素氮(BUN)的水平.HE染色观察各时间点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①硫酸庆大霉素30 mg· kg-1组于d10,100和200 mg· kg-1组于d7可见肾间充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蛋白管型.30 mg· kg-1组Kim-1和Cys C于d4,β2-MG于d7开始升高(P<0.05),Cre和BUN无明显变化;100 mg· kg-1组Clu,Cys C和β2-MG于d4开始升高(P<0.05),BUN于d10开始升高(P<0.05),Cre无明显变化;200 mg· kg-1组Kim-1,Clu,Cys C和β2-MG于d4开始升高(P<0.05),Cre于d4、BUN于d7开始升高(P<0.05).②多柔比星6和9 mg· kg-1组d15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滴样变性,蛋白管型,肾小管扩张.6 mg· kg-1组Clu,Cys C,β2-MG于15d开始升高(P<0.05),Cre和BUN无明显变化;9 mg· kg-1组β2-MG于d10开始升高(P<0.05),Kim-1,Clu和Cys C于d15开始升高(P<0.05),BUN于d15开始升高(P<0.05),Cre无明显变化(P>0.05).③腺嘌呤30 mg· kg-1组于d11,60 mg·kg-1组d4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扩张.30mg·kg-1组Kim-1于d4开始升高(P<0.05),Clu和Cys C于d7,β2-MG于d11开始降低(P<0.05),Cre和BUN无明显变化;60 mg· kg-1组Kim-1于d4开始升高(P<0.05),Clu和Cys C于d7,β2-MG于d11开始降低(P<0.05),Cre和BUN于d4开始升高(P<0.05).各标志物ROC曲线下面积(AUC)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硫酸庆大霉素组Kim-1和Clu的AUC高于BUN;多柔比星组Cys C高于BUN,Clu的AUC高于Cre;腺嘌呤组Clu的AUC高于BUN,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硫酸庆大霉素及多柔比星损伤模型中,β2-MG出现变化较早,且在不同药物不同剂量下变化较为稳定,具有一定肾损伤早期预测的能力.Clu在3种肾损伤模型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作为肾损伤标志物应用于药物肾毒性的评价.

    肾损伤 肾损伤分子-1 丛生蛋白 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
  • 肾损伤分子-1对于脓毒症相关肾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STPCD CA 2012年3期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肾损伤分子-1 (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的浓度,探讨KIM-1是否对脓毒症相关肾损伤具有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自 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76例,另有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KIM-1、血β2- 微球蛋白(beta 2-microglobulin,β2-MG).随访28天,记录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随访28天,51例患者出现AKI,AKI发生率29%.脓毒症患者KIM-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按KIM-1浓度五分位分组,随着KIM-1浓度升高,AKI发病率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KIM-1是预测肌酐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16,95%CI:1.155-1.737).KIM-1是预测急性肾损伤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结论 KIM-1在肾损伤早期浓度升高,并与急性肾损伤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KIM-1是脓毒症相关肾损伤的预测因子.

    肾损伤分子-1 β2- 微球蛋白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 糖化白蛋白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损伤与炎性反应的表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2期

    目的 探讨在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刺激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系)中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及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GA与白蛋白(albumin,Alb)刺激HK-2细胞12 h、24 h及48 h,通过real-time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e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NGAL、KIM-1的mRNA表达与蛋白释放水平,并运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等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与Alb组比较,GA刺激HK-2细胞12 h、24 h和48 h均能显著上调KIM-1和NGAL的mRNA表达(P<0.05)以及KIM-1和NGAL蛋白的释放(P<0.05);GA组sICAM-1、VEGF与IL-8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Alb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GA能上调KIM-1和NGAL mRNA的表达与蛋白的释放,并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对肾小管造成损伤,提示GA可反映糖尿病肾脏受累情况.

    糖化白蛋白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损伤分子-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细胞因子
  • 探讨SCr、ET-1、KIM-1和β2-MG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 疾病并发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当代医学》 2019年6期

    目的 总结血清肌酐(SCr)、内皮素-1(ET-1)、肾损伤分子-1(KIM-1)与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PIH)并发早期肾损伤患者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PIH并发早期肾损伤患者50例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分析组,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孕妇50名作为对照组,比对两组在各孕期SCr、ET-1、KIM-1与β2-MG水平.结果 ①分析组孕周、尿量等数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此外尿素氮(BUN)、SCr、尿蛋白定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分析组34周、36周SCr、ET-1、KIM-1与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监控SCr、ET-1、KIM-1与β2-MG等水平变化,有助于提升PIH并发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早期发现肾损伤表现,对此强调临床需重视.

    血清肌酐 内皮素-1 肾损伤分子-1 β2-微球蛋白 妊娠期高血压 肾损伤
  • KIM-1检测冠脉造影后造影剂肾病的前瞻性研究

    《中华全科医学》 CSTPCD 2012年10期

    目的 造影剂肾病是常见的医源性肾损伤,血肌酐是观察肾脏功能最常用指标,但是它对急性肾损伤的反应比较迟钝,而且肌酐水平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探讨KIM-1检测在诊断早期冠脉造影后出现的急性肾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收集心内科冠脉造影69例造影剂危险积分≥6分或eGFR≤60 ml/min的高危患者,并且收录其临床资料包括既往史、病史、诊断、化验、用药记录、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冠脉造影记录.收集患者术前血、尿,术后3,6,12,24小时尿以及术后1,2,3天血,采用ELISA法测定69例行冠脉造影的高危患者术后尿KIM-1水平,并与血肌酐进行相关分析,了解其诊断CIN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结果 Pearson检验结果提示术前术后KIM-1(R=0.230、P=0.049)变化与肌酐变化呈直线正相关.在诊断CIN上,NGAL的特异度为95.2%,敏感度为75%.结论 在急性肾损伤新型生物指标中,KIM-1是比较好的指标,能较早诊断CIN.

    造影剂肾病 冠状动脉造影 肾损伤分子-1
  • 尿肾损伤分子-1对单侧梗阻性肾病肾功能早期评估的价值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CSTPCD 2017年11期

    目的 探讨尿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对单侧梗阻性肾病肾功能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单侧梗阻性肾病患者78例,以99Tcm-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GFR将患者分为四组:肾功能正常组[GFR>40ml/(min·1.73m2),A组]25例,肾功能轻度损伤组[20ml/(min·1.73m2)0.05).五组间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KIM-1与患肾GFR呈负相关(r=-0.441,P<0.01),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与患肾GFR无相关性(r=-0.115和0.019,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KIM-1在患肾损伤诊断时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0.804比0.441和0.56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和66.7%、56.5%和53.3%、66.9%和66.7%.结论 尿KIM-1在单侧梗阻性肾病不同程度肾损伤时的表达水平不同,敏感度明显高于传统肾功能评估指标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提示了尿KIM-1作为早期判断肾功能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 肾功能试验 肾损伤分子-1
  • 尿肾损伤分子-1的检测对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药导报》 CSTPCD 2016年15期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后患者的尿肾损伤分子-1(KIM-1)浓度对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行冠脉造影术及PCI术患者179例,用苦味酸速率法检测术前24 h内及术后24、48、72 h时血清肌酐(Scr)的浓度,用ELISA法检测术前及术后2、6、12、24、48、72 h时尿KIM-1的浓度,所有患者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根据造影剂肾病(CIN)诊断标准,将以上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结果 CIN组17例,非CIN组162例,CIN总发生率为9.49%;CIN组,尿KIM-1在术后2h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48 h开始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KIM-1与肌酐变化呈正相关(r=0.214,P=0.037).在非CIN组,尿KIM-1各个时间段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造影剂肾病中,尿KIM-1浓度的变化早于Scr,可能作为其早期诊断的一种新的标志物.

    造影剂肾病 肾损伤分子-1 冠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
  • 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液肾损伤分子-1及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意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STPCD CA 2015年11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液肾损伤分子-1(KIM-1)及血清胱抑素C(Cys C)的水平与心功能、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10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30名.所有入选者均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KIM-1和Cys C检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尿KIM-1及Cys C水平显著升高(P<0.05).将患者按LVEF≥40%和LVEF<40%分组发现,LVEF<40%组患者尿KIM-1及Cys C水平显著高于LVEF≥40%组(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尿KIM-1及Cys C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5).另外研究发现,尿KIM-1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45,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8,P<0.05).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尿KIM-1水平与Scr无显著相关性(r=0.11,P>0.05),与eGFR无显著相关性(r=-0.13,P>0.05).尿KIM-1水平与ACR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 肾功能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KIM-1及Cys C水平显著升高,与心功能和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肾小管损伤,并且尿KIM-1及Cys C水平可以间接反映慢性心肾综合征(CRS)的严重程度.

    慢性心功能不全 肾损伤分子-1 胱抑素C 心肾综合征
  • 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肾损伤早期NGAL和KIM-1的变化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在内毒素(LPS)致大鼠急性肾损伤(AKI)早期的表达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经尾静脉注射lml生理盐水;LPS2、4、6h组:LPS剂量为5mg/kg体重,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尾静脉注射,复制AKI模型.造模后在各时间点,ELISA法测大鼠血清和尿液中NGAL的含量及尿液中KIM-1的含量,除蛋白法测定血肌酐(SCr)值并比较各组大鼠光镜下肾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NC 组Scr比较:LPS2h组略升高(P>0.05),LPS4、6h组显著升高(P<0.01);LPS2、4、6h组血清和尿液中NGAL及尿液中KIM-1的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与LPS2h组相比,LPS4h组血清和尿液中NGAL升高幅度小(P>0.05),而尿液中KIM-1显著性升高(P<0.01);光镜下,NC组肾组织结构正常,LPS2、4、6h组肾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 NGAL和KIM-1在AKI早期即出现升高,可作为AKI的早期诊断指标,并且KIM-1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可作为病情监测指标.

    急性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分子-1
  • 尿Kim-1、NGAL和NAG联合检测对慢性丙型肝炎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职业与健康》 CSTPCD 2018年23期

    目的 研究肾小球滤过功能与尿肾损伤分子-1 (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的关系及其联合检测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8名慢性丙肝患者组成观察组,选取参加健康检查的健康人80名组成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血液和尿液标本,测定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测定尿Kim-1、NGAL、NAG,同时进行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分析尿Kim-1、NGAL、NAG与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的关系,进一步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究尿Kim-1、NGAL、NAG在慢性丙型肝炎早期肾损伤中的测定意义.结果 在性别、年龄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球蛋白(GLB)、总胆红素(TBA)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白蛋白(ALB)比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Kim-1为(78.38±6.97) ng/L、NGAL为(6.14±0.39) μg/L、NAG为(31.37±5.11) U/L,比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FR为(71.27±8.12) m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肌酐(Cr)为(178.32±12.34) μmol/L、尿素氮(BUN)为(19.21±1.28) nmol/L、β2微球蛋白(β2-MG)为(5.81±0.31) mg/L,比对照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Kim-1、NGAL、NAG含量与GFR呈负相关性,与Cr、BUN、β2-MG呈正相关性(P<0.05).尿Kim-1、NGAL、NAG联合测定的阳性率(84.6%)比单一项目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引起肾损伤,检查尿Kim-1、NGAL、NAG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敏感性,且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其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早期病变的阳性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早期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慢性丙型肝炎 肾损伤分子-1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肾小球滤过功能
  • 尿NGAL和KIM-1对儿童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的诊断意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12期

    目的 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对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CPB)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00例在CPB下行心脏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术后48h内发生AKI的患儿纳入AKI组,同时选取其中与AKI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基础合并症、手术时间等因素相匹配的非AKI患儿纳入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血肌酐(SCr)和尿NGAL、KIM-1〔以尿肌酐(UCr)校正〕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术后AKI的诊断价值.结果CPR术后48h内有32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的AKI,发生率为16.0%;非AKI对照组60例.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术后2h尿NGAL、术后4h尿KIM-1、术后10h SCr即显著升高,分别于6、8、24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诊断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术后2h尿NGAL 0.940(95%CI=0.890~0.990)、术后4h尿KIM-10.939(95%CI=0.891~0.986)、术后10h SCr 0.959(95%CI=0.916~1.000).术后2h尿NGAL截断值为588.0 μg/g时,诊断AKI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5.0%,准确性为93.5%;术后4h尿KIM-1截断值为9.55 ng/mg时诊断AKI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1.7%,准确性为90.2%;术后10h SCr截断值为61.90 μmol/L时诊断AKI的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95.0%,准确性为95.7%.结论 尿NGAL和KIM-1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CPB术后AKI的生物学标志物.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急性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分子-1 诊断 生物标志物
  • 尿肾损伤分子-1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5年5期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干预与否两种情况下尿肾损伤分子-1(uKIM-1)浓度变化特点,并评价其对脓毒症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6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8只)、脓毒症模型组(16只)、血必净干预组(16只)、黄芪注射液和柴胡注射液联合干预组(16只)4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暴露盲肠后关腹。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于术后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kg、12 h 1次,同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3 mL/kg、每日1次;血必净组经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4 mL/kg、12 h 1次,同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3 mL/kg、每日1次;黄芪柴胡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kg、12 h 1次,同时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8 mL/kg和柴胡注射液5 mL/kg、每日1次。各组均于术前及术后6、12、18、24、36、48和72 h取眼眶血和尿液,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钠(SNa)、尿肌酐(uCr)、尿钠(uNa)和uKIM-1或经uCr校正的uKIM-1(cuKIM-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24 h内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uKIM-1、cuKIM-1均无较大波动。模型组、血必净组和黄芪柴胡组uKIM-1、cuKIM-1均于术后6 h较术前迅速升高〔uKIM-1(ng/L):288.05±163.59比68.70±0.20,210.06±53.90比70.47±3.32,206.37±110.04比69.95±2.92;cuKIM-1(ng/mg):6.92±0.03比1.82±0.48,5.22±0.91比1.67±0.35,5.40±1.83比1.57±0.31,均P<0.01〕,且明显高于假手术组〔uKIM-1为(69.80±25.38)ng/L,cuKIM-1为(1.68±1.70)ng/mg,均P<0.01〕;6 h后3组uKIM-1、cuKIM-1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个干预组仅cuKIM-1于12 h和18 h时明显低于模型组。将3个脓毒组大鼠各自按照24 h内是否发生AKI分层,其中模型组和血必净组中发生AKI与未发生AKI大鼠各时间点uKIM-1、cuKIM-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黄芪柴胡组中发生AKI的大鼠自12 h起uKIM-1、 cuKIM-1均明显高于未发生AKI的大鼠。ROC曲线分析显示,6 h时uKIM-1、cuKIM-1对24 h内发生AKI均有预测价值〔uKIM-1:ROC曲线下面积(AUC)=0.717,切线值为198.10 ng/L时,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73.1%,P=0.010;cuKIM-1:AUC=0.706,切线值为5.76 ng/mg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0.0%,P=0.018〕,而6 h时尿量、SNa、uNa、uCr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则没有诊断价值。结论实验采用的干预因素可能会影响脓毒症大鼠uKIM-1浓度;早期uKIM-1、cuKIM-1浓度可作为发生AKI的诊断因子。

    肾损伤分子-1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